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庚;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节气,像古典女性的名字。这名字天然有其纯 真与清丽,明媚和阴柔。 近地升起的温热之气,遇冷而凝,结于草木之上,谓之露。四时 与五行相呼应,秋属金,金色白,故有白露之名。 一年行至此处,时光之流好像失去了澎湃与壮阔,它淡定了,清 澈了,甚至化作了晶莹的珠泪。一滴,一滴,辉映着秋日的早晨或黄 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的句子,老去了一千四百多年。然而,那颠沛流离的乱世羁 旅,那魂牵梦绕的异乡思亲,依然还停留于游子的泪光里,就像那一 夜的白露,那一夜的明月,依然轻寒入襟。 那是四十八岁的杜甫。你不曾见过他那半旧的衣衫,不曾见过他额上苍老的皱纹,亦不曾听过他眺望故园的凄然苦吟。可是,那薄薄的夜色与深秋的况味,你又觉得它清晰如同窗外的风物。 那一夜的白露,亦如今宵。你于忙碌中淡忘了季节的变化,诗句 却不会。 白露,其实是一个诗的意象。不,它本身就是天地写的诗,是画 在黑暗与黎明交替处的一个个节奏与标点。 荷开碧波,桂生高岭;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那是何等清雅自在的“无我之境”啊。桐间露落,亦如“竹露滴 清响”的禅声古意。问世间,还有怎样一种安静,会比这大自然的天 籁更为丰富,更加幽深? 清晨,从篱前或阡陌走过,白露正在草木间醒来。阳光下,每一滴都是可爱的样子。 那坠在狗尾草尖的,带着绒绒的质感;那悬在饱满谷穗上的,映着丰收的喜悦;那落在豆荚上的,摇曳紫色的精灵;那滴在荷叶上的,一粒一粒,仿佛碧玉盘里的珍珠。更多的,还在塘基上那些贴地生长的野草间。它们密密地隐在那里,眨着眼,闪着光,看着这个世界由炎入凉。 树上的露珠只好去仰望。金黄金黄的银杏,深红浅红的枫叶,都 有画家的色彩里不曾有过的纯净。倘站在树下轻轻一摇,露珠就像雨 滴般纷纷洒落。印象最深的,还是屋后的泡桐树。那宽大的叶上,总 有一颗颗很大很大的露珠。倘若一个人站在檐下静静晨读,泡桐叶上 的硕大白露,会缓缓地落到地上。一声一声,发出清脆的回响,如同 晨光的音节。 可惜,那时候太小,并不知道《诗经》里的那一首《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清瘦,相思苍茫。白露凝霜,何尝又不是真情的凝伤? 或许是白露意味着阴气上升吧,太多的古典闺阁与宫怨都在露的寒意与月的孤独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今天,我们再也无从考证李白的诗句是在为哪一位宫廷女子代言, 也不知他到底写于何年何月。然而,这又有什么要紧呢?白露,留下 了那一夜的痴情;月亮,留下了那一夜的向往;玉阶,留下了那一夜 的寂寞。 白露结在草木上,也结在诗词里。然而,对于那些俯察大地、仰 望苍穹的先人来说,他们的心不止在诗意里,更在对物候变化中万物 的理解与同情里。 白露之节气,将有“三候”。一是鸿雁归。二是玄鸟至,三是群 鸟养羞。 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此三候全都与鸟有关。二十四节气中,以鸟为征兆的节候最多。何以至此呢?大地是人类的家园,天空是鸟类的家园。然而,在万物并育的地球上,鸟类大约出现在 1.5 亿年之前,而晚至700 万年之前,人类才出现。也就是说,鸟类在地球上生活了 1 亿多年之后,才有了最初的人类。可是,傲慢的人类并没有在意这些“鸟事”。9000 多种鸟,我们为之命名的区区不知凡几,更不要说走近那个有别于人类的情意世界。 或许,在专业细化的现代社会,只有研究鸟类的生物学者才会对 鸟的生存、演变、性情、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在一般大众眼里,鸟无 非是一种风景,一种点缀,甚至只是一枚概念与标签吧。 人类对鸟类的隔膜,就像鸟类对人类一样。而在先民那里,人们 对节令的预知与感应,总能从鸟类那里获得生命的信息。 对鸟类来说,白露是一个迁徙的信号,就像春节对国人团聚的感 召一样。 先是鸿雁自北而南,后是燕子自南而北。就在人间感伤、离别的秋空之下,鸟儿开始了自己的出发与归程。 秋天的傍晚,你是否也遇见过雁阵?鸿雁飞得很高,蓝天会衬出 它们飞翔的优美姿势。每一阵都是六只,一只领头,排列出“一”字 或“人”字队形。它们远远地从山那边飞来,转眼又飞到山的那一边, 缓缓消失在夕阳余晖里。有时候,你还可以听到雁叫声声。据说,这 些鸟就是叫声来相互鼓舞,比翼齐飞。这些候鸟啊,自辽阔的北方而 来,它们的冬天在秀美的江南。古人不知,以为大雁飞到湖南衡阳迥 雁峰即返,故衡阳又名雁城。即令如此,大雁从此成了天地的时间表 达。 燕子以羽毛青黑,亦称玄鸟。燕语呢喃,那是至柔的春声。燕舞 双飞,那是如剪的春风。没有人不欢迎燕子,仿佛它们的巢筑在何处, 最美的春光就在那里。这些年,乡下老屋的檐前,年年都有燕子光临。 “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在我 们的院子里飞进飞出,像是家中一员。 而今,白露来了,它们又该飞向北方。有时候,久久凝望梁间的某一只燕子,心中生出莫名的牵挂与敬意。它们此次北飞,会飞过哪些高山,哪些河流,哪些城市与村庄呢?这一路归程到底会有多远?那么远的路,明年春天,他们又是凭什么记忆、什么路标找到我们这个小小院落的?我无法理解它们对这一只旧巢的情感,也无法理解它们命里的漂泊与流浪。但它们的身影,却是秋来的最美提醒啊。 看着燕子飞走,群鸟们也开始休养生息。为了抵御寒风白雪,从现在起,它们要为自己准备足够的食物,要把自己养成肥肥胖胖的。它们很清楚,在不久的未来,会有一个漫天风雪的时空在等着它们经历。不知最初的先人,对燕子要同情到什么程度才会去理解这个鸟类世界所承受、所发生的这一切。或许,他们是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馨时光里产生的猜想吧;又或许,他们是从群鸟的谈话里偶尔听闻的?不管那些远古的目光如此捕捉到这些信息,当白露走到第三候的时候,时间被赋予了亲情与温馨。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在饮食上也得多多注意。《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