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笔墨书香点亮暑期时光——桂木园社区开展阅读写作公益课堂 7月15日,桂木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墨香袅袅、书声琅琅,15名小学生围坐在一起,向草木书香推广人刘美玲老师抛出了心中的困惑。首期以“快乐暑假,落笔生花”为主题的阅读与写作公益课堂在此热闹开讲,用笔墨书香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了文化气息,更搭建起一个浸润文字、启迪思维的成长平台。 8 B: Q. U& f( C/ \2 B8 c, Q
- R/ {4 F8 l; J
课堂伊始,刘美玲老师没有急于讲解写作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们玩起了“发现自己”的小游戏:“试着写下自己身上的20条长处,再为自己定一个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天的小目标吧。”孩子们立刻拿起笔,认真思考起来。有的孩子写下“我善于观察小动物”,“我上课从来不迟到”,有的则标注“每天阅读30分钟”的短期目标。刘老师笑着说:“写作的第一步是认识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 l/ t& _' {& B
随后,课堂进入正题。在“什么是好作文”的分享中,刘老师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出五大要点:好作文首先是正确的,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是基础;其次是美丽的,用词准确生动,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要写出真情实感,而非照搬套路;还要是有情的,能传递喜怒哀乐,打动人心;最后,标题要有魅力,开头要扣题,观点要鲜明,同时符合不同文体的评分标准。
/ E+ t: q% W- I0 Z6 o“好作文从哪里来?”面对这个核心问题,刘老师给出了清晰答案:从生活中来,留意早餐的香气、邻里的问候;从阅读中来,在书本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表达;从观察思考中来,看到落叶不仅要描述样子,更要想想它背后的故事;从积累中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灵感随时记下来;从反复修改中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像打磨宝石一样雕琢文字。 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好作文如何选材”的案例分享。刘老师以自己发表的《打糍粑》《红玉米的等待》为例,讲述了如何紧扣主题进行多维选材。“写《打糍粑》时,开头引用歌谣,“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烤年酒......”哼着歌谣,转眼就到了年关,开头朗朗上口的歌谣引入主题,我不仅写了糍粑的做法,还加入了揉面团的皱纹、蒸笼里冒出的白汽,这些细节让文章有了生活的味道。”她告诉孩子们,选材不必追求宏大,身边的小事、家人的一句话,只要紧扣主题,都能成为好素材。生活点滴皆文章,生活处处是语文!最后,刘老师还向孩子们传授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送给孩子们一句毛姆的经典名言,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w; P. O. I, p
课堂结束时,孩子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原来写作文不用硬凑字数,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就够了!”一位同学举着自己写满“长处”的纸条开心地说。本次阅读写作公益课堂以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多场次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助力社区儿童深度感知汉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激发其对阅读与创作的持久兴趣。 撰稿人:王晶、谢洁怡 桂木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 I) v5 L% q" e" N3 L1 F8 p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