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广东电视台王玉龙老师

Rank: 17Rank: 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6-2 11: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广东电视台王玉龙老师
2018年12月10日。马洪胜(深圳)择辑于蛇口。
王玉龙1941年出生,河南郑州籍。 广东电视台原科员,高级记者,曾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广东电视外宣纪录片杰出成就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羊城晚报记者马海洋报道文章如是说:1960年高考,王玉龙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一个多月后,被“拔尖”到中央电视台边工作边学习。1961年,被广东电视台方亢“钦点”,“领导指名要我,我二话没说,6月就来广东报到!”
他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河南人,却在40年新闻生涯中,与珠江结下不解之缘。广东台,王玉龙的“势力范围”包含广东、海南岛以及老家河南。当时出一趟差要一个月,“我每年至少出差十次,广州的家成了旅馆”,他坦言对家人照顾不够。
  “想到受众的千万上亿双眼睛,再苦也是幸福!”最让王玉龙津津乐道的是拍《珠江情》的经历。
  “作为电视记者,除了睡觉之外,头和脚都在不停地动,就这样扛了40年的摄像机。”王玉龙始终无悔。
“拍摄需要角度,我代表千万人的眼睛。在悬崖边,绳子当安全绳,上树也一样,把摄影机带上去。”
主要业绩:新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记者。跑农业线时,足迹遍及广东(含海南)所有县、市和近半公社(镇),摄制电视新闻两千多条。1979年发起创办电视新闻专栏《岭南风貌》,所摄制节目成为广东电视台最早的外宣作品,被港视传媒编辑成《龙的传人》、《龙的家乡》连播多年。与他人共同组织摄制专题纪录片约两百余部集,其中24集《珠江情》,第一次用电视形象全面介绍了我国第三大河珠江,曾在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后来介绍珠江的节目都大量利用《珠江情》的原始资料。

2012年04月24日07:45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 (深圳报业集团驻穗记者 吴勇加 李 斌)
昨天下午,广东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颁奖典礼在广东省委礼堂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了18位获奖者并与获奖者合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等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
据悉,本次颁奖典礼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广东省新闻学会联合评选,经过全省各地市和省直各有关单位广泛推选,广东省新闻终身荣誉奖评选组织委员会严格评审,
王玉龙,1941年出生,籍贯河南,广东电视台原科员,高级记者。曾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广东电视外宣纪录片杰出成就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足迹踏遍南粤的王玉龙,身上一直揣着两样“宝”麻绳和手术刀。“拍摄需要角度,我代表千万人的眼睛。在悬崖边,绳子当安全绳,上树也一样,把摄影机带上去。”平板足的他走路太多,脚会起茧,他就用手术刀割掉它们。
  他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河南人,却在40年新闻生涯中,与珠江结下不解之缘。1960年高考,王玉龙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一个多月后,被“拔尖”到中央电视台边工作边学习。1961年,被广东电视台方亢“钦点”,“领导指名要我,我二话没说,6月就来广东报到!”
  去了广东台,王玉龙的“势力范围”包含广东、海南岛以及老家河南。当时出一趟差要一个月,“我每年至少出差十次,广州的家成了旅馆”,他坦言对家人照顾不够。
  “想到受众的千万上亿双眼睛,再苦也是幸福!”最让王玉龙津津乐道的是拍《珠江情》的经历。
  “作为电视记者,除了睡觉之外,头和脚都在不停地动,就这样扛了40年的摄像机。”王玉龙始终无悔。
  通过公示后最终确立。
羊城晚报记者 马海洋
注:王玉龙夫人邵喜荣老师系原广邮语文教师,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学。后调入广东电视台培训中心工作。其大儿子是博士啊!


王玉龙2012年4月26日羊城晚报1_合照1.jpg


王玉龙2012年4月26日羊城晚报1.jpg


2龙到中国北极.jpg


DSC00498ajpg.jpgbb.jpg


P1020889m.jpgbb.jpg


P1020765蛤蚂坝.jpgbb.jpg


红海滩_1324.jpg


1 红叶之乡.jpg


全景图_1五彩山jpgbb.jpg


B、王玉龙摄影作品20181210.jpg


A、王玉龙摄影作品.jpg


C、王玉龙摄影作品20181210.jpg


D、王玉龙摄影作品.jpg


E、王玉龙摄影作品.jp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