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27
0
2万
宣节副尉[8级]
常言道“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把人民群众给弄丢了”,就会成为基层部门(人员)的“独角戏”。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如果只在社区搞“绿美”建设,就犹如在“池塘里”规模养殖 无根之“浮萍”,不仅会“野蛮生长”消耗更多“养分”(信任/资金),不仅无法点缀池塘,还遮挡了真正的“荷塘月色”!“池塘里”(社区)真正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法规制度/良法善治)和捕捉/清除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物业评价/退出机制),只有放入"鲢鱼”(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打破“池塘”(社区)一潭死水,让其休养生息(赢取群众信任和参与),这样才会让每一个“池塘”(社区)恢复活力和焕发无限生机!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4
社区工作者是最可怜的。
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 应该 在"走近"群众中"走进"群众 ,应该"扎根大地" 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当你真正了解社区工作者的时候就不会这样说,基层干部?社区哪有什么干部,顶多社区书记有个事业编制而已,谁都瞧不起,就是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
有道理。
信任/信誉 损耗易,重建难!!!在社区基层治理中,如何把“弄丢的”群众 给“找回来”? 如果仅凭(基层部门人员)他们自己的“自愈能力、纠错能力”(信誉)是不太“容易”,所以更需要“借助外力”支援(更权威部门介入/"专家会诊中心”)群众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与信心,这样才可以“消除阻力”→“产生助力”→"汇聚众力”→“形成合力” ! 其实 社区成立业委会/召开业主大会的过程, 就是在基层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 就是打通/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过程! 就是社区“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凝心聚力/获得群众信任的过程! 就是检验评估基层社区 有没有走群众路线、有没有真正接受群众监督、有没有搞形式主义的过程!
是呀. 我小区这2前期物共合同已執行了20年, 然后这家物业公司又是开发商开的 前期物业是家香港四大物业公司, 物业务好好.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2010年底这家公司沒了。 換了开发商成立的物业公司,那什么会換了. 现在不清楚 新物业就未通过业主大会招标就进來. 还做了事实在管的认证。 接管了15年了. 这物业服务態度一年一年的差, 公共地方一年一年的老旧, 公共收益也不见了, 1) 停车场是原开发商的产权 2) 小区沒有广告收入 (而电梯內好多小电视在放广告) 3) 时租停车场佔用业主公摊, 租金也沒有 4) 营运成本, 可以由2023年Q1 : 98W, 在2024Q4 增加到160W 5) 人员薪金:2024年Q4 - 59W, 2025Q1 - 86W 6) 化糞池2024Q4 有6000, 2025Q1 又有6000 <=一年一次的清理, 半年內二次? 7) 一个季度15000 的消防维护, 每个季度都有 8) 车场费用:33W (以业主的物业费结付), 但又说停车产权是原开发商. 这费用不是开发付?
“开发商,请于2025年8月1日前,拿出地下车库的《不动产权证书》来证明是你的!拿不出来?那不好意思,从8月1日起,这车库的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我们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收回了!”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需要“跳出基层看基层”,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思路,做实做优基层治理的“加减乘除”法,系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实效。 根据该工作计划,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的法律案有14件,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初次审议的法律案有23件,其中包括社会救助法、托育服务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等。 (, 下载次数: 17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只有学习、借鉴“上海康城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才能维护群众利益、为社区和民众造福!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廉政监督:83515516广告合作:83519887信箱:SZNEWS@SZNEWS.COM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报刊价目|本网价目|申请链接
经营许可证号 粤B2-2003012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4412006004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6 BY WWW.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QQ群|深坛办事处|使用手机版|联系合作丨| 深圳新闻网
GMT+8, 2025-9-26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2 Comsenz Inc.
常言道“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在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把人民群众给弄丢了”,就会成为基层部门(人员)的“独角戏”。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如果只在社区搞“绿美”建设,就犹如在“池塘里”规模养殖 无根之“浮萍”,不仅会“野蛮生长”消耗更多“养分”(信任/资金),不仅无法点缀池塘,还遮挡了真正的“荷塘月色”!“池塘里”(社区)真正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法规制度/良法善治)和捕捉/清除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物业评价/退出机制),只有放入"鲢鱼”(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打破“池塘”(社区)一潭死水,让其休养生息(赢取群众信任和参与),这样才会让每一个“池塘”(社区)恢复活力和焕发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