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多年前去玩的福田农批、皇冠、大生、三星厂等大型球馆都陆续消失了,近期想去租个场打羽毛球,发现以前三四十元每小时的场租现在已经涨到一两百元,还供不应求,学校的场地有优惠但很快就被预约满。与此同时,小区里却满是打野球的成人、小朋友。建议多利用城市立体空间开发受群众喜爱的体育场馆,比如黄木岗地铁站利用闲置空间开发了网球馆、羽毛球馆就非常受欢迎,岗厦北地铁站设立了好几处攀岩场地,也经常见到一些家长带孩子在体验(但建的那几个板式网球场就几乎长期闲置,说明太冷门、受众太小,建议利用现有部分设施改建成参与度较高的活动设施,如羽毛球、排球、三人篮球等)。 现在政府在千方百计拉动消费,其实群体性的体育消费就是一个很好的热点,现在大家买东西基本网购、吃东西叫外卖,很多商场综合体都冷冷清清。只有让群众走出来,才能有效带动本地消费。除了体育用品、体育场馆本身的消费,还会带动其他消费,比如餐饮、娱乐、商超、服饰、交通。像深业上城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并不处于中心区,也不靠近口岸,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经过,地理位置并不算很优越,但是通过空中连廊与旁边的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都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联动效应,特别是笔架山体育公园建成后,群众去公园打球、跑步、遛娃、游玩后,走几步就可以去商场休憩逛街看电影,可以把一天的活动都安排得满满,所以人气并不差,而且更均衡稳定。各商场的经营方可以借鉴,与政府、地铁公司协作。
|
这个挺矛盾的,收费的有又觉得贵,不如直接建议多建免费的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