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校园里的废弃集装箱既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能否使其重新发挥作用?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的师生近日启动了集装箱“变身计划”。 该校美术组老师孙兆兵提出了“打造立体校园文化”的理念,意在构建“集装箱壁画+立体雕塑+小小美术馆+校园文化展示”的新样态。他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集装箱改造计划,让学生由“欣赏美”变为“创作美”,让废弃集装箱成为学校新的“打卡点”。 在孙兆兵的组织下,壁画艺术社团潘建儿老师带领的“土拨鼠动漫社”团队及陈丽琼老师带领的“油画社”团队共同创作集装箱彩绘草图,师生共创作初稿40余幅。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员近1800人次投票选出了大家最认可的方案。 之后,孙兆兵带领壁画艺术社团的20多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草图现场对集装箱进行彩绘,让学生将所学美术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于一笔一画、一形一色中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师生还设计了土拨鼠主题雕塑,坐姿土拨鼠以学生为主视觉,放置在集装箱顶部,其双手环抱有“我爱LHSAS”(LHSAS为学校英文简称)字样的红心;站姿土拨鼠以老师为主视觉,放置在地面,双臂展开呈拥抱姿态,意为拥抱每个学生。整组雕塑彰显了“学生爱校,教师爱生”的设计理念。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废弃集装箱成功变身为“小小美术馆”。 在学校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学校品牌课程“罗湖桥:行走的思政课”学习成果成为了“小小美术馆”首次展出的内容。近代以来罗湖桥的历史、师生项目化学习的历程及成果以精彩的图片、精准的文字一一展示出来,“小小美术馆”也因此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打卡点”,让学生既欣赏了美术馆的“美”,又感悟了思政教育的“魂”。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