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劣币驱逐良币——旧话要重提廿三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6-13 12: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劣币驱逐良币——旧话要重提廿三
前言
    如题。如何避免,措施之一是改写须遵循一定之规。
“旧话”。笔者于2019、2020、2022学年提出质疑,现2023学年。
“要重提”——会订正吗?
“廿三”。上一篇为《倦,疲倦抑厌倦——旧话要重提廿二》。
事实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6-12)
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材:2019—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18页起。
一、改写的一定之规
把古典文学作品改写为教材,须有一定之规,以便于写作与评价。愚以为,可以“信、达、雅”为规
1.信,讲求真实性。忠实于、不删不改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语
意)、理。
2.达,讲求语法性与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通顺、合理。
3.雅,讲求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二、《将相和》概述
原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部分由三个故事构成,改写成教材《将相和》如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第二个,渑池会;第三个,负荆请罪。
本文只涉第二个故事渑池会。
第二个故事渑池会分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赵王鼓瑟”;第二回合“秦王击缶”;第三回合“献城祝寿”(秦赵双方各要对方为己方之王祝寿而献城)。
其中第二回合“秦王击缶”有五个环节:1.第一个环节,一请击缶;2.第二环节,二请击缶;3.第三环节,以死相逼;4.第四环节,叱退左右;5.第五环节,秦王击缶。
文末附原著、部编版的第二个故事渑池会。
三、疑似差错六处
改写后的“渑池会”,似未合“信、达、雅”之规的有六处。
(一)渑池会前之廉颇与蔺相如换位。
    原著——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
教材——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原著廉颇位在前,蔺相如位在后,教材相反——改动原著重要之事,不“信”。
彼时蔺相如还未“拜为上卿”,其位还未在廉颇之上。按官场排序廉颇前而蔺相如后,这是历史的真实(尽管如此有其历史局限性)。原著如实呈现并无不当。教材自说自话地换位,会使人误读为,商议是否去渑池会面时蔺相如位已在廉颇之前,或说是此时蔺相如较廉颇更为重要。
(二)第一回合赵王鼓瑟之详述改为简述。
原著——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教材——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原著详述,较合理,且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教材简述相悖——不“达”不“雅”。
原著之“酒酣”,喝得尽兴,畅快。此时氛围较融洽,“请奏瑟”之提议较易为对方接纳;万一拒绝,也可以喝多了蒙混过去。
原著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为使赵王入彀而捧杀,且显得在理——就因为你奏瑟技高而让你表演表演助兴。
原著之“请奏瑟”,是说“请”,客客气气,使人不好推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