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9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灵驿站] 义路无止境,爱心无止境

Rank: 3Rank: 3Rank: 3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黎戈

       李光新,浓眉面善、朴实健壮,1975年出生于湖北农村一个军人家庭,自懂事起他就经常跟随父亲一起去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协助担水、劈柴等农活。村里有一位五保户刘奶奶,老伴去世后,一个人生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他和父亲隔三差五就提着满篮的食物去探望刘奶奶,帮忙做家务,搞卫生,拉家常,下地干活……刘奶奶逢人就说自己上辈子做了天大的善事,才会有这样的好心人来照顾自己,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羡慕说刘奶奶好福气。父亲正直善良的品格影响着李光新,让他懂得了感恩与奉献。他在爱的成长中感悟人生,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满足。虽然有时很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是只要听到一声“谢谢”,他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变得更加有动力,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举手之劳就能助人的乐事更是不知凡几。

       1996年毕业后,李光新走上了教师岗位,任教4年,作为代课教师的他,靠微薄的工资维持家用,他还从工资里拿出一大部分,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学杂费的问题,他如兄长般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新哥。人生无常,2000年湖北教育改革,代课教师下岗分流,李光新也随之失业。他没有半点怨言,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天津,每天起早贪晚,穿梭于各大人才市场,填表都填到手软,可是工作依然毫无着落,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前途生活两茫茫。都说好人有好报,正当他想打退堂鼓时,劳动站一位陌生的大姐主动帮他联系到南开大学足球学校工作,让他深深领会到善爱无“陌生”二字,四海之内应行善。人在江湖飘,心随善缘行。无论人生际遇如何变迁,他始终不忘边走边爱,历尽生活的艰辛之后,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父亲助人为乐的美好形象深植于他的心中,每当他遇到困难时父亲的教导响彻心底:大爱有福,助人助己。那时他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生活跌跌撞撞,心中少不了苦恼,每当倍感压力时,他就会去亲近大自然,迎风高歌,放飞心情,然后继续他的爱心事业,助人为乐也成为他的最佳减压方法。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温暖一座城,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明符号,有爱的鹏城,深深地吸引来自五洲四海离乡别井的游子到此闯荡。2005年春季,李光新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深圳这座以“以梦为马”的爱心城市,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台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作之余就参加周边的一些公益活动,在心中默默规划着筑梦追梦圆梦的计划,所有的计划都以大爱为底色。2008年汶川地震,他积极参与和倡导同事们为灾区同胞祈福捐款、奉献爱心,人们常常在广场募捐箱旁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注册成为深圳众多义工中的一员,穿上红马甲让他倍感荣幸,他常说志愿者的风采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他的爱人深受感染,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义工。转眼到了2014年,坪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义工组织,李光新积极融入到这个大家庭,组织大家一起参加服务,利用集体的力量感染更多的爱心人士,壮大队伍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2015年,李光新正式参加医疗志愿服务,在医院病友需要的帮助更多,比如面对病友被医托欺骗的无奈,个别病人无亲人照顾等等,他及时安排义工跟进并提供相关服务。他积极宣传发展医疗志愿者,引导了300多人加入了义工队伍,得到众多病友的点赞,有的病友康复后也主动加入进来。参加医疗志愿服务的同时,他还经常参加坪地其他义工服务,比如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在广场宣传垃圾分类等等。除了公司上班,各种节假日基本被义工活动排满了。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有小女孩走失的通知,他二话不说就立马组织义工骑着自行车分头搜寻,在女孩可能出没的区域进行地毯式寻找,挨家挨户地找,老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女孩,那一刻,他自己都忍不住喜极而泣。事后那位母亲说,深圳的冬天不冷,有蓝天白云,还有红马甲的温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他的儿子突然得了疑似脑膜炎的疾病,心急如焚的他抱着儿子疯似地转辗了好几家医院进行检测治疗,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但检查结果彻底将让他打倒,瞬间他感到自己掉进了深渊,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并没有很多的存款,根本负担不起巨额的治疗费用。他抱着儿子失声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一夜之间他仿佛苍老了十几岁,绝望深深印刻在他的脸上。疾病虽无情,人间却有爱,孩子生病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他们义工团队的轩然大波,同时也牵动了坪地各界人士的心。他们自主发动捐款,在转院期间收到许多素不相识坪地朋友的爱心捐助。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光新深深地体会到,人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有许多热心人的手伸出来一把,让他重新看到希望和光明,那种感受是无以言表的,只能深深的感恩,有爱才有力量!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儿子终于转危为安!在感谢大家付出的同时,这件事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好事、帮助他人的信念,他感慨道,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好好回报社会、服务人民!义路无止境,爱心无止境,后来,李光新和义工朋友一同发起了i城志愿服务,为了宣传义工正能量,发挥榜样力量,每次服务结束他总是熬夜整理通讯稿,春节期间,他自己延迟回家时间,到车站给回家的旅客送溫暖!五一小长假,他坚守在坪地坪洲百货路口做交通文明劝导,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位女士主动买冷饮给他们解渴,说道:“你们做义工很辛苦,大热天曝晒做交通劝导,真心不易。”他笑言:“群众的支持宛若春风拂面,给予我极大的鼓舞。”有一次,一辆电动车载着大米横过马路,刚上斑马线,大米突然从车子上掉了下来,他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帮忙,这时红灯亮起,他一手抓起大米拖回路口,一手抓起电动车货架协助拖车,滚滚车流呼啸而过。2019年7月,他开始担任项目负责人,运行坪地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制作《坪地街道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兼顾工作的同时又要养家糊口,他一个人兼职三份工作,仅有的一天周末就做义工,他认为助人为乐就是最好的休闲养生,一直身体健康想必也跟他喜欢做善事有关。为了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他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即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把文化志愿活动带到基层,同时通过自媒体平台加以宣传,不断吸收社会成员充实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队伍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278人,此外积极推动在坪地街道各个社区设立了文化志愿服务点和9个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图书馆、文化和体育赛事等场合都设立专门领队负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他组织坪地街道文化志愿者200多人参与“扫黄打非”宣传片《共撑一片清朗的天》的拍摄,配合坪地文体服务中心开展“悦动坪地,与你畅享”系列活动,送戏下基层,送文化演出服务进社区、进企业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志愿服务20多场次,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文化志愿者!李光新是坪地一位资深义工,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他说:“虽然工作很忙,业余时间做义工就是最好的休息”。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赶在下班后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协助老人扫场所码,填写信息、生成核酸码、检查核酸码是否满足要,在人间四月天的一个傍晚,怡心社区急需要志愿者,他知道后没来得及吃晚饭,就加入了志愿服务。无论劳动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他都极少选择休息或旅游,他有时在坪地医院核酸检测采样点,有时在坪地医院的门诊大厅,有时又出现坪地医院核酸门口检测点,引导前来做核酸检测或是看病的群众戴好口罩并保持一米距离,提前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遇到一些行动不便的群众,他还会耐心解释并给予帮助,在他身上有一种专属于坪地志愿者的魅力与社会担当。“知道医务人员很辛苦,我们参加医院的服务,也是为了协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参加抗疫工作。”李光新说。尤其是在周末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很紧张,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导诊服务与核酸检测,在服务过程中他发现,老人家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真的有困难,要对他们多点耐心。查核酸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朋友,好多老人就不太会用手机,不知道怎么把核酸码调出来,有一次有一位奶奶赞不绝口地说:“谢谢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要是没有你们帮忙,我们这些老人都不会弄,要耽误好多时间。”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道谢,但其寓含的意义格外深刻。李光新很感慨地说:“做志愿者我收获满满地感动,就是‘谢谢’两个字真好听,也许是因为这个过程有太多让我触动的事情吧。志愿者工作虽然辛苦,但大家互助互爱,这份浓浓的人情味,令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疫情以来,他结合非常时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防疫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在培养文化志愿者骨干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服务的中坚力量,促使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成长。每场培训活动,他都坚持制作当天活动美篇,做实每场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扩大文化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李光新的奉献得到了居民肯定,也得到了上级义工组织认可,特区报也对他们这样的志愿者进行了报道!2015年,荣获“龙岗先锋城区建设优秀志愿者”,其团队均获得“优秀团队”和“优秀服务项目”称号,2017年,获得“坪地最美义工”称号,2019年,获坪地义工联“一星级优秀领队”,2021年,荣获“抗疫志愿者金星”荣誉称号。

     李光新的优秀事迹已在各媒体平台相继发表,多篇义工通讯作品登上义工联及《坪地在线》公众平台,其中《做快乐义工,爱无止境》也被义工文学《红马甲》杂志收录;2017年,在龙岗区关工委和春暖社工举办的《一封家书》征文比赛中担任专家评审;2018年7月,在龙岗区义工联抒写正能量征文比賽中获得三等獎,现担任坪地多个义工组织宣传管理工作负责人!虽然他收获了一箩筐的荣誉证书,但是他从不骄傲自满,工作之余依旧念念不忘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学雷锋做好事的习惯365天风雨无阻,他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诠释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人生因奉献而更精彩,行走在义路的春风大道上,平凡的人生也将绽放出爱的春花!

    黎戈,女,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岗区作家协会理事,《红马甲》主编。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椰城》《打工文学》《世界华文诗报》杂志报刊,曾获罗湖图书馆“文字的力量”征集二等奖,宝安区“湾区追梦的故事”征集三等奖,“大美龙岗,映耀百年光辉”主题征文三等奖等文学奖项。2015年获评“龙岗读书会书香种子项目”最美书香人,2019、2020连续两年获评龙岗作协年度优秀会员。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