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门前的小河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是为了生产队里的水力打米机引水而修的渠,兼顾灌溉。虽然后来有了电,因为水是自然而来,不用钱的,那时的钱是很难挣下的,食盐也常常是拿鸡蛋去换。生产队的米机放在那,谁要打米谁自己开机。方便还不花钱。如果第一回不会用,可以拉来一个边上玩耍的小孩子问或帮着就可以了。
开打米机其实很简单的,简单到有点力气就行。第一步是先上好皮带(传动带),一拃宽的皮带是连接水轮机与打米机的,比较紧,要想上到轮子上既要一点力气还要一点技巧的。把稻子装进料斗里。第二步便是放水了,将机房进水口的木质水闸提上来,水便推动水轮机带动打米机(学名碾米机)转动起来,调节料斗下的进料口铁片,让稻子进入打米机肚里,米便从出米口流出来,淌进下面放着的稻萝里。米糠是从米机下面的肚子上的筛子下飘飘洒洒地落在地上的,打完米后再扫起来装进口袋带回家喂猪鸡鸭鹅,这可是那时的精饲料哦。
机斗子不大,一挑稻子一般需要三四次续添才能打完,稻箩装满了要换一只,机肚里的糠堆得高了把筛子眼堵了,糠就会从出米口出来,所以要不时地看着,堆高了就给扒拉下来,这是开机后的主要工作。
比较有难度的是,当皮带工作久了热了拉长了,便会在两个轮子上打滑,打米机的磙子就不转,也就打不下来米了。这时需要在皮带上打石蜡,经验丰富一点的,都是在皮带将打滑还没打滑时就开始打蜡。这时皮带是运动的,手拿着蜡筒用适当的力按在传动带上,通过转动摩擦把蜡均匀地打在皮带上,保证机器的平稳运行。这个力道还真有讲究的,稍不注意,手和臂就可能被皮带割伤。
另一个技术点的活是摇风婆。风婆的作用是将米里没有完全筛去的稻壳和极少的石子杂草籽分开。原理在中学的物理中有讲,现在也有很多收藏看好者会收藏,也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可见它的不凡。还记得小时伙伴玩打谜猜,就有它的身影。谜面是: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吃的是白米,吐的是糠油(油子,老油子,方言,或者说是土话,有滑头的意思,现在想来,大约是这些没被筛子筛下来的稻壳是糠中的滑头的意思吧)。伙伴们猜出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