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场大雨“冲”出了一个崭新的罗湖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1 20: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你可能不知道,除了最早响起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口之外,深圳经济特区的开发顺序,来源于一场“意外”,而这也直接影响、决定了深圳今天所呈现的城市格局。
按照设想,最初准备先开发福田的上步。原因很简单,那里没有多少居民区,地势开阔,空置土地多。而罗湖虽然与香港交界,但开发起来要搬迁大量居民,麻烦多,而彼时特区开发资金紧张,能省一分是一分。但是,一场意外的大雨, “冲”出了不少问题,也“冲”出了一个崭新的罗湖。
1980年7月27日,一场大暴雨把罗湖一带变成一片汪洋。一出罗湖口岸,男士们就不得不巻起裤脚,提着鞋子,女士们更狼狈,裙子都湿了,当时,城市规划专家们所住的新园招待所也被水淹了,不少规划设计图纸都“泡汤”了。
看到眼前的一切,当时的市委书记吴南生急了,他找到分管基建的副市长罗昌仁,要求他一定得把水治住,否则难以建设特区。想一想,外商来深圳,第一站就是罗湖。如果总是这样子,一下雨就成泽国,谁敢来深圳投资?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到必须先开发罗湖。
开发罗湖,先得搬掉罗湖山——这是一座大多数深圳人不曾见过的山。根据勘探,罗湖山主峰有130多万立方米土方要搬掉,而罗湖区低洼的0.8平方公里要垫高1.07米,正好一举两得。
不到一年时间,横亘在罗湖关口附近的罗湖山整体消失了。90余万立方的罗湖山,化成罗湖片区130多万立方米的土壤,最低洼处增高了近4米,为此后20 多栋高层建筑的开工创造了条件。加上原来罗湖山所在的地方,深圳1.3平方公里的黄金地段就此形成。
如今人们熟悉的发展中心、香格里拉酒店、火车站等建筑,都相当于屹立在当年的罗湖山上。以现代化建筑的高度取代山的高度,或者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座以另一种方式立起来的山,挺拔着关于城市的生长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