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00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愿这样“土得掉渣”的作品越来越多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16 10: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4 X- {. L9 X8 w. }% X; x  m1 Z! C9 o0 |8 L/ i, c

4 E: r: U/ k% ]: [  2021年一开年,一部被网友笑称“土得掉渣”的“扶贫剧”《山海情》成为了“黑马”。首轮播出结束后,网友评分高达9.4分,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这不禁让人好奇,这部电视剧到底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
2 F! R* Y" U( S& m. H3 O
' P8 D: H% j" L$ j/ u* l  《山海情》主要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玉泉营地区的民众们,如何通过福建省的对口帮扶实现闽宁合作,把曾经的“干沙滩”变成“金沙滩”,在戈壁滩上成功脱贫致富的故事。可以说,《山海情》是闽宁合作实现成功脱贫的一个经典篇章。! \. R3 j+ h- c9 q
2 X3 a; l, _9 D6 N, V- |! c
  从故事背景到展现手法,《山海情》都以“真实”二字为基,不过分夸大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不仅有改天换地的豪情,也有创业的举步维艰;不仅能看到乡土生活的浓浓烟火,也能看到变革中的“鸡飞狗跳”。在人物塑造方面,从小人物的经历出发,现实感强,既没有刻意营造一个“完美主人公”,又呈现出有“血肉感”的人物群像。这其实也为广大文艺创作者提供了思路,观众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一定要能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u, c1 p2 _! s- v% X

, [: p9 h; u9 C2 N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情》的观众构成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脱贫致富”可能只是存在于课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或是新闻中出现的一个个成功脱贫的成果。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怎样才能实现脱贫?脱贫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些问题他们并不了解。《山海情》将宁夏西海固的脱贫致富过程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进行了演绎,以动人的群像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既直观展现了一个地区从贫瘠到富饶的不易,也让年轻人对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C+ s$ P: ~% k

  ~' |* W1 v; p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尽管“土得掉渣”,但《山海情》实现了艺术价值与政治价值的双丰收。剧中所体现的其实只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样的重大胜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这样的壮举值得称赞。7 J0 S1 ?2 S  I# H* e/ s+ C$ ^5 s: s

$ _5 \* h# R. ]9 h* b  N  只有记录时代、书写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文艺作品才能经得起时代和市场的考验。(人民网)
* S6 [& Y9 ^/ d7 A. \/ J+ a3 y, }& ^7 @$ t. C, ^
( M* R% S4 Q# F' H2 Y& A, B
: x4 y7 \. s& s/ v, P0 R, N

8 H) _6 _. H- V/ z$ e: J  @- f- h
1 Q; D# H! p3 ^"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