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13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PP广告推送不能“谁的地盘谁做主”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7 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0 N& c( L# K# |
0 a% B( N7 y0 a) @' Q
# I# w& @6 r1 ]5 c# i1 O
  “用APP时,会时不时弹出一个广告界面,明明用着这个软件,就到了购物平台,要不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链接直接开始下载应用了。”近年来,手机APP广告如雨后春笋涌现,一边令广告商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却乱象丛生,使手机用户不堪其扰。! z3 h7 T  @8 ^
) u2 Q0 U% ^4 O  t, ?. C! G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在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仅有14.5%提供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换言之,不管消费者是否情愿,只要用了某些APP,就不得不看广告。真的是“谁的地盘谁做主”吗?8 k! Z; E. n5 J% b& r. h
- M; m' V- C/ B& s6 }# L8 k) a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有关APP不设广告关闭键、设置虚假跳过键、关闭广告如“过关”等伎俩,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0 v$ G- R1 o7 w! b6 m" ?, F
  n1 O  ]" U/ d5 J) t0 W) F  相较于传统广告和互联网搜索类广告,APP采用“信息展示——点击购买”的闭环型广告,本就更容易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而一些APP广告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运用夸大、轰炸式宣传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既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还使得维权难上加难。更有甚者,一些APP以个性化广告推荐为手段,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获取了消费者的大量信息,助长了隐私泄露。
$ C% [& ^" q7 y" i; P
& T4 x; o: s3 p* h: L: b  互联网企业通过广告营利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但广告推送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乱来。“一键关闭广告”是法律的明确要求,没有讨价还价余地,更不许“耍花招”。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加强执法力度同样必要。对不遵纪守法的APP,该整改的整改,该下架的下架。6 k8 Z: j; a, x# F! S- ^" M4 E! _" d

  U% i( n$ u+ n$ V3 Y3 D1 ^  既有法律红线,又有监督执行,APP运营者应当明白什么可以做、哪些不可为,做出正确明智的选择。惟其如此,才能让APP走得远走得稳。(人民网)3 o; }* J3 ^9 A: |5 n* V1 u

7 E' y+ u  @" X- ~9 X) l" N: X
7 Z, D1 J7 u5 Q( F
; ~2 P3 [* B% @. T1 i5 {3 D2 `% i

4 d% w4 k; i  v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