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北起羊台山,南入深圳湾,沿着清澈的大沙河,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遍布两岸,一条绿色“创新大道”蜿蜒展开。
盛夏时节,大沙河两岸红花绿树、百鸟啁啾,数条皮划艇在河面上竞速。
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有深圳“塞纳河”的美称,然而眼前的宜人风景,来的并不容易。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深圳的高速发展,大沙河流域成为全球制造业重镇,也遭遇了淤塞污染,成为远近闻名的“黑臭河。
2016年到2019年年底,大沙河所在的南山区先后投入数十亿元治水,上千个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区内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大沙河、后海河等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Ⅴ类水及以上。
如今,大沙河鸟飞来了、鱼游来了,河流上游是深圳西丽大学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深圳校区布局其中;沿河而下,100多家上市公司星光璀璨,成为深圳源头创新的集聚地。 2016年初,在遍布深圳全市的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这一年,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战。 4年来,深圳新增污水管网6000多公里,依法依规处置一级水源保护区1000多栋违建,拆除黑臭水体沿河违建130多万平方米,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超13000个。
截至2019年年底,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除去“散乱污”,转型“高精尖”。在茅洲河流域,通过环境整治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天安数码城、长江股份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上市企业入驻。
在以高档写字楼为主的深圳河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引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落户这里,我们看中的既是营商环境,更是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说 近年来,深圳不断落实环境治理工程,推动清洁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如今,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超100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超40%;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201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深圳供电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68.8%,万元GDP电耗由2010年的635.8度降至约339度。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绿色发展理念正融入深圳城市发展肌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正在形成。
来源:新华社 深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