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C. T F) V( g2 ^1 \6 Y. K' g, N# F/ z
& B+ S) X; N6 ^2 F8 I: A
今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细心的人发现,这份“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只有万字出头;报告内容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不仅回顾了2019年的工作,还报告了今年以来抗击疫情、经济运行等工作。
O( j' Q! |- }! d Z+ b* G- N; E
; ?" I( N; z/ `. m- h) @) W* o 尽管报告篇幅较短,但全是干货、实货,最大限度彰显了务实、体现了实干。正如许多网友共同的心声:“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 K' }: N) U$ m, y
# e( V s. K# J' w+ C4 J, Z/ A% u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有网友疑惑,不设具体目标,怎么做目标管理、预期管理?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确如所言,从外部风险来看,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来看,内外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循环受阻,行业企业运行困难较多,社会民生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在不确定性加大、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确立一个目标并不具备指导意义,反而会影响宏观政策的精准度、灵活度。
" _; X/ ?5 d W W- J/ C; M9 c, n5 C9 G
不对经济增长目标作量化要求,是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重要决定,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样做,有利于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困难、问题,将工作重心放在抓“六稳”促“六保”任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同时需要明确的是,不提经济增速量化指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作为支撑。
+ ?2 l& C2 m% o2 F9 V/ b
8 ^4 C5 e+ y" ?. J4 U 尽管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但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我们看到,无论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还是推出“抗疫特别国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或是“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是政府工作报告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这样厚重的民生底色,给予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利于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与定力。: V$ J- G8 i. l2 x
/ H/ v. C* R4 N" A! K 当然,实现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等目标并不容易。尽管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是“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对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总体部署,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向创新驱动要活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8 `7 M2 G: I- k) c" S9 Y# d0 I' b7 x2 h6 H2 E8 p! y: U% N7 A8 P6 N
全国两会时刻,每一声“嘀嗒”都凝聚着智慧与力量。在代表委员的智慧激荡中,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抓住“陡峭轻寒春已回”的势头,把握“危中有机天地宽”的机遇,就能努力完成党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人民网)
$ ~& D9 C* ?: Y2 u' ^) {6 U/ {
. t- I' j8 \4 D% B2 w2 p1 o0 G8 t- d5 Z; P8 r0 p' b
+ \% r0 _1 V: D+ j8 E, a3 M. c4 B8 z* ?8 l
; t/ K8 i/ f# q2 J; c.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