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7 D2 o" y' _4 G
& A; f0 h7 |! y# q, i7 a( a
) W3 Q" [; Y& M, E( t 鉴于防控疫情的现实必要,不少景区在“五一小长假”时虽然开放,但采取了严格的限流措施,故宫、明十三陵、大唐不夜城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都采取了预约制。尽管一些景区采取了管控措施,但还是没能避免拥挤现象的发生。假期中的泰山景区一度人满为患,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争议:为了看日出,大量游客拥挤在山道上,暂不说其中存在安全隐患,仅仅是大量人群聚集的现象,也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制造了巨大压力。& m1 a8 n! s( V3 \
; {8 l, r6 z/ w 在防疫期间,景区采取预约登记制度控制游客数量,应当是解决当务之急的必要之举。对此,多数游客也能理解,毕竟相比游玩的体验,生命健康安全更重要。问题的争议点在于,疫情之后,景区预约制是否可以常态化?8 y% v" ^6 d6 q; c7 n
% d0 ]6 w: Y. l9 _2 x7 A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曾指出,景区限流需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经济性、安全性与体验性。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思考景区预约制问题的三个维度:景区盈利情况,景区设施保护情况,以及游客的旅游体验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包含历史文化古迹的景区,已经将预约制常态化,比如敦煌莫高窟,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壁画与历史文物,必须限定参观人数,否则就有损害历史遗迹的风险。但更多景区并不存在这种文物被损坏的风险问题,景区在考虑是否采取预约制时,最在乎的还是如何能兼顾景区的经济效益与游客体验。; P! \6 L8 ]" |9 y1 @% e
5 a4 C& C: L1 @1 G5 o
如果景区的开放时间过短,预约困难,则必然损害游客的体验,也有可能给景区经济效益带来损害。但如果不加以限制,过大的客流量对景区的维护与建设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 H; F1 g; W9 O, Z) q2 p: S2 t a: H; {, u
在现实中,应该在两个问题上做足功夫。首先,当实行景区预约制时,应当本着便利性的原则,让更多游客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预约成功。比如,景区可以在门户网站与官方微信账号上开设预约通道,或者利用手机上的小程序,来帮助游客及时预约,并做好消息提醒的工作。只有方便快捷的预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预约制的调控作用,实现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双赢。
7 M6 M9 N: x+ k1 Z( I% {
' R" a: i2 q: k1 G# A, M 再者,景区预约制应该与其他配套措施一起落实,打出调控景区客流量的“组合拳”,仅靠预约制一项举措,还是不够的。比如,近期黄山景区出现了一些拥堵现象,景区外的交通管制工作没能做到位,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行预约制的同时,还要通过交通管制、有序引导、网上购票等配套措施,真正实现合理限流、精准调控的目标。如今,对不少景区与游客而言,景区预约制常态化还是一个新现象,相信随着相关配套举措的合理落实,它将被更多人接纳,进而更好地协调游客与景区等各方的利益。(中国青年报)/ m. e7 N" {; C- F0 a9 g8 [) r
' s( h- R1 D; c& G* W0 q1 b. f" l2 U1 N
% ~) F" S% w4 c v/ l' ]! x; t! \: C- t# U& X
. I7 N* C) s2 `. |* R S-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