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深圳商报讯】随着台风“海鸥”的临近,暴雨、雷电也随之而来……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气象公共服务产品,《深圳市气象公共服务指引》已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推出气象公共服务产品72项,市民通过《指引》还可进一步了解气象服务发布渠道,更快捷地获取气象信息。
记者了解到,《指引》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有效解决“如何快速便捷地获取气象服务”问题的服务手册。内容上,《指引》分别从社会公众和企业的角度对市气象部门开展的各项服务进行了梳理归类,共划分出了预警预报、气象行政、防灾减灾、实况监测、气候服务、专项服务、科普服务等共7大类72项服务产品,并对每一项服务产品的服务内容、获取方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台风“海鸥”目前正在奔赴粤西,受其环流影响,深圳将出现强风暴雨天气,市民应如何获取台风预警及相关的预报信息?
“以台风预警服务为例,《指引》对台风预警的服务内容、发布时次及提供方式等进行了分项介绍。”市气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台风天气可能影响深圳或已经影响深圳时,气象台将根据其强度、影响时间及影响范围等适时、逐级发布台风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及红色预警信号,并且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视天气情况随时发布预警信息。
通过哪些渠道进行发布?在台风天气中,市气象局将通过门户网站,“我的都市天气”和“深圳天气”手机客户端,“深圳天气”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各电视频道,广播电台,报刊,12121应急气象电话等及时发布信息,市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最方便的渠道获取信息。
同时,《指引》还对市气象局通过自身开发及与各大运营商、广播媒体、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公共传播媒体合作开发的各种信息发布方式和服务获取渠道进行了梳理总结,共总结出网站、手机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短信、电视、电台、报刊、电话以及市政府依申请公开渠道等共10类27项服务渠道,并对每一个服务渠道可获取的服务内容,及该渠道的使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为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并科学应用气象信息,《指引》还对降水量、气温、雾等常用的气象术语及天气现象进行了详细解释。
《深圳市气象公共服务指引》对目前开展的7类72项气象服务项目的内容、获取渠道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除有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次生灾害预警的介绍外,还包括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重大工程气象服务等。
哪种渠道获取服务更加快捷?记者了解到,在多种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中,目前最受市民热捧的是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手机客户端“深圳天气”、“我的都市天气”,它可以移动地、实时地显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天气实况、雨晴预测和防御指引,特别是未来3小时的降水预测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截至目前,“深圳天气”、“我的都市天气”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量已经达到约400万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