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情结
根据《古史考》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依《礼记》述:“荒年,天子以粥救。”由此可见,这粥至少也应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关于粥有个很浪漫的传说,故事大概是说,北宋诗人黄山谷,26岁中进士,任黄州刺史。有一天他梦见有人呼唤自己,顺着声音走到一家门口,见一个老太太喊他到屋里吃粥,这粥正是他最爱吃的荷叶粥。喝完粥他就醒了,嘴里有淡淡的清香味。第二天他又做了同样的梦,嘴里还是有荷叶的香气。第三天又如此。黄山谷意识到宿命的味道,就从府里走出来,依稀记得梦中的路,竟然真的找到了那户人家。那位老太太告诉他每年她都会在女儿的祭日唤她吃粥,一连三日。黄山谷忽然想起此处是自己的前生,果然在书房里找到许多自己的旧文章,老太太原来是自己前世的母亲。
粥的营养价值也早就为人们所识。北宋文人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北宋文豪苏东坡也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他经常食用米粥以调补,并体验到夜晚吃粥更妙。
古代人吃粥,除了极少数的人是用来滋补调理身体以外,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盘餐不继,只能用粥来代替饭艰难度日;现代社会的很多贫穷落后地方的人们吃粥,也是因为生活困难,所以粥也就成了贫穷的象征。
在现代衣食无忧的年代,特别是在城市,粥也彻底地改头换面了,那些粥品再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一碗清粥或白粥了,粥里有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新内容。
吃在广州!吃粥可以说是广东人的传统嗜好,广东风味的粥是颇为流行和很受欢迎的。我是广州人,还不会说话就会吃粥,所以从小到大都对粥情有独钟。
广州的粥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名目繁多而堪称一绝。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些还具有很好的药疗价值。有用淮山、薏米、陈皮、海带、木棉花等配料做的去湿粥;有素淡清肠胃的明火白粥、腐竹白果粥、菜干粥;有下火去热的皮蛋瘦肉粥、茅根竹蔗粥;还有加肉的生菜牛肉粥、猪肝瘦肉粥、鱼头粥、骨腩粥等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广州最出名的粥要数米沙粥、及弟粥、艇仔粥和明火白粥。而大家普遍比较熟悉的要算生滚粥了,生滚粥是一个统称,是广州传统的粥品之一,是在熬好的白粥里面加上新鲜的肉
或鱼一小锅一小锅滚熟的的粥。用猪骨、大地鱼或者干瑶柱熬白粥作为粥底;肉料可以用鱼片、猪肉片、猪肝片、牛肉片、鸡肉等,先用用适量油、盐、糖、酱油腌十到二十分钟再用姜丝拌均匀。用小瓦锅再把白粥烧开,然后放肉料,滚后片刻就关火,放进生菜丝、葱花、芫茜,一碗生滚粥就做好可以吃了,吃的时候再放进胡椒粉的话,味道更加鲜美。清淡解热、功效各异的粥是我百吃不厌的,所以常常会自己动手炮制各种美味靓粥,如果天气热和胃不太好的话,也就多了很多机会吃粥了。
文/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