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247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费] 再也不买商家狂吹的“无菌蛋”了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1 1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最近被“无菌蛋可生食”刷屏?商家狂吹的“完全无菌”根本是噱头!央视也出来说了,实测发现这类蛋只是重点控制了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其他细菌仍可能存在,生食风险并没被完全消除。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网红蛋”:富硒鸡蛋、无菌蛋、DHA蛋、低胆固醇蛋、谷物蛋、无抗鸡蛋……很多商家把“可生食鸡蛋”偷换成“无菌蛋”概念,靠营销话术抬高溢价。
建议大家生食前看清是否有可生食认证,或彻底煮熟更保险,我决定以后买普通的就行,因为作为普通消费者也分辨不出来是不是智商税!

111722.jp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2
发表于 2025-7-1 13:05 |只看该作者
就是混淆可生食和无菌的概念了
搞清楚就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3
发表于 2025-7-1 13:18 |只看该作者
吃不了生食,觉得很恶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4
发表于 2025-7-1 14:26 |只看该作者
没必要花更多的钱买无菌蛋,都要煮熟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5
发表于 2025-7-1 14:34 |只看该作者
以前最佩服的就是发哥在电影里生吃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25-7-1 14:39 |只看该作者
忽悠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7
发表于 2025-7-1 14:40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人会吃生鸡蛋呢?我是只吃熟鸡蛋,反正我不会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8
发表于 2025-7-1 14:51 |只看该作者
到也不是为了要生吃,但无菌蛋就是不腥,,,也不知道怎么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9
发表于 2025-7-1 14:57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刷美食博主,她们每次都生吃鸡蛋或者用生蛋拌面条拌米饭,真的好吃吗?还是说为了流量噱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5-7-1 15:25 |只看该作者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其中,科学普及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法善治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11
发表于 2025-7-3 09:28 |只看该作者
谁会为你健康买单,你自己,请认识下墨菲定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12
发表于 2025-7-3 09:28 |只看该作者
谁会为你健康买单,你自己,请认识下墨菲定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5-8-8 09:22 |只看该作者
人民热评:让“真科普”跑赢“伪科学”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5年08月06日14:52 | 思 睿





“每天喝一杯,能消除体内各种结节”“三个穴位搞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打开社交平台,类似内容并不少见。看似是披着医疗科普外衣的“健康秘诀”,实则真假难辨,甚至暗含带货、导流、骗诊陷阱。

医疗科普行为是以提高公众的医学健康科学素养为目的,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生产传播预防或治疗疾病等相关知识的行为。而自媒体医疗伪科普轻则骗人钱财,重则有损健康、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针对这一乱象,四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网站平台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内容及变相广告。

严控“谁在说”的准入关。一头抓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中西医师、护士等要出具资格证、执业证,医学院校、医药研发机构人员也都要出具在职证明;一头抓账号主页认证信息展示,保障用户清晰知晓账号运营者专业背景、从业经历等,把住自媒体医疗科普准入门槛,以“亮证上岗”的公开透明,保证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权威可信,杜绝“披上白大褂就敢自称是医生”的骗局。

严管“说什么”的内容关。无资质账号不让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有资质账号也必须标注所有科普信息来源,这就意味着,以往“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做法将不能延续,而引用医疗安全旧闻旧事、结合医疗领域素材摆拍剧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医疗科普信息等也必须严格标明,如此必将压减试图玩擦边搞误导、渲染焦虑的医疗伪科普。

严把“怎么说”的监管关。《通知》明确,医疗科普要“强化网络行为规范”,且“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并细化到不得出现相关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管控违规提供线上付费诊疗服务,将用户引流至社交平台或无医疗认证资质账号进行互动、交易等行为。封堵住“线下问诊、直播带货”等伪科普的利益链条,自然也让其失去生存土壤。

据报道,在全国10.74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63%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习惯。短期来看,会淘汰一批靠伪科普收割流量的账号,平台或将经历阵痛;但长远来看,只有让专业科学的医学科普获得稳定传播通道,才能真正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2024年,国家卫健委建成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公布权威可信自媒体账号,为公众提供优质医疗科普。这些举措的落地,不仅是对伪科普乱象“手术刀式”清理,更是对健康传播生态的“系统重构”。期待相关医疗科普知识供给力度持续加大,将更多权威、专业的健康知识,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占领自媒体阵地,让“真科普”跑赢“伪科学”。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3Rank: 3Rank: 3

14
发表于 2025-8-8 10:33 |只看该作者
附议。。附议。。。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