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平湖的苗坑甘坑水库河床很多都露出来了,这几年每到冬天都如此。深圳冬天几乎不下雨,十月以后就是旱季。
今年第一、二、三、四季度降雨量大概是150、750、900、12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其实是集中在那十几天。
深圳木棉树比较多,你也许不知道,木棉树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高手。木棉树的大肚子树干为的是多存水以应对旱季少雨。
深圳城建其实也可以学习木棉树,“肚量”再大一些。把来之不易的雨水都接纳住,存起来。
严格说原先设想的海绵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海绵有点薄!城市建设应该像木棉树顺应气候变化。
深圳现在的气候特点,雨要么不下要么倾盆而下,排水系统往往招架不住。
换个思路,低洼的地方就地把雨水存起来,汛期防涝不必只想着排水,深圳水资源也不富裕。
如何增大深圳的“肚量”?
建“坑”!就是地下水库。水泥钢筋建筑可以装人装车,装雨水有何不可?
深圳现有的坑很多,苗坑、甘坑……都是储水的自然资源,再补充点人造坑,增大容水的“肚量”。
比如龙华壹方城地区一到汛期总是被淹,在类似壹方城的最低洼处的地下,建坑装雨水(容器)。
其实存水的成本远低于排水,把水运出去的成本。雨水就地解决比把水排出去要经济的多。
汛期壹方城总是被淹,低洼的地方暴雨时排水管网是满的,相当于堵车状态,
地面雨水从四面八方以“面”的方式涌向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通过“线性”管网根本排不出去,排不及时。
虽然壹方城人口稠密、寸土寸金,再搞基建有难度。不过坑不能挖深一些吗?
纵向拓展,向地下要空间,城建既然可以有摩天大楼,搞钻地深坑有何不可?储水也可以集约化。
坑(地下水库)雨天存水,平时作为中水容器用于城市绿化。以现有基建水平深圳可以比日本东京搞的更好。
今天在旱季谈涝水问题,希望不要被解读成多管闲事吧。
|
|
低洼地积水问题是因为有的排水系统按照一年一遇的雨量大小来设计,所以经常积水!如果按照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雨量设计,也许不会发生低洼地积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