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乘坐西部公汽部分线路时,发现“运气不好错过绿灯”的概率显著增加了。仔细观察,笔者发现该公司线路在运营上明显又增加了一项不合理规定:在路口前,车道的虚线变为白实线处就开始严格限速,车辆会以20-30km/h的速度一直摇晃到通过斑马线,才算完成了通过这个路口的任务。
在乘坐公交车时,笔者亲眼观察到,十字路口的绿灯明明还剩15秒左右,但在司机按上述一通规范操作,再结合深圳公交车一般灯闪了就一脚刹停不再通过路口的习惯,车辆精准地“送了灯尾”,开展了下一轮一百余秒红灯的漫长等待。
乘坐了数次这样的公交车后,笔者又急又气,现在的公交车,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打算给人坐了吗?
可以理解,十字路口是公认的事故多发地,在十字路口要谨慎驾驶,大家也都了解这个传诵已久的口号“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但当它变成了“宁停三分,不‘抢’十秒”,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在数年前,深圳的公共汽车为减小事故率,开始实行“路口斑马线前减速到30”的规定。这项规定虽初衷是为了安全,但其俨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大晚上或者白天平峰期,路上空空如也,但是公交车却在斑马线前给空气踩刹车。在规定比较严的公司或车队,司机在绿灯还剩三四秒时就会停车拉手刹,开始“等绿灯”。这样的现象,本身就值得有关部门反思了。
在公交纯电动化过后,“晕车”成为了许多老乘客讨论的重要问题。许多乘客因此被劝退,选择了骑非机动车或其它方式出行。路口无缘无故地减速,增加车辆刹车次数,让乘客像在自动炒菜锅中被频繁摇晃,显然会劝退更多乘客。
若干年过去,剩余的公交乘客或许已经无力反抗,毕竟人要通勤,这样的公交车不坐也得坐。但近日来,部分公交线路增加的导向车道白实线前就开始龟速行驶的规定,实在更加令人发指。
众所周知,路口前虚线与白实线的交汇处一般距路口还有数十米的距离,看似不远,但如果车辆以25甚至更低的时速通过,还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绿灯还有十几秒,车辆近在咫尺,却慢悠悠故意不通过,多等一个一百余秒的红灯。而公共汽车多半行驶于普通城市中的道路,红绿灯众多,此情况积少成多,会耽误不少的时间。这不仅浪费乘客时间,使乘车体验变得更加糟糕。在车流大的地方还严重阻塞交通,影响后方车辆的通行效率。莫名其妙地给空气刹车、恶意慢驶,也大大增加了追尾的风险。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则是:深圳许多路段的行人、非机动车密度本身就很大,也不乏许多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乱象。明明直行是绿灯的路口,直行公交车的无端减速只会给横向闯红灯的非机动车带来可乘之机,也会有胆大的非机动车明目张胆从侧方斜插超过慢速行驶的公交车,突然出现在公交车的前方。在不守规矩的人眼中,公交车俨然成为了“好欺负”、“软柿子”的代名词。
因此,此规定在助长歪风邪气的同时可能带来更多安全隐患。同时,在许多规定严苛的线路中,还能看到“停车礼让闯红灯行人及电动车”的现象,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从笔者近段时间的乘坐和与朋友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至少在B947、B960、392线路等都有明显的路口前“摇车”现象出现,都属于西部公汽的线路。其它线路及公交公司未知是否已开始执行此规定。在运营大环境不景气的现在,不计后果执行此类规定只会劝退更多乘客,给本就亏损的深圳公交行业雪上加霜。
地铁不是四通八达的,也不是人人都拥有私家车,方便骑电动车。公共汽车还是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有关部门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不忘深圳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作风,及时取消不合理规定。让公交司机能够“像正常人开车一样开公交车”。还给深圳市民舒适、高效的公共汽车服务。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