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388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府公告] 事关深圳市绿美完整社区建设,有意见?快来提!

Rank: 20Rank: 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23 10: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绿美完整社区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或个人:
  为进一步指导深圳市完整社区的建设实施,我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绿美完整社区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4年5月24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
  一、通过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门户网站(http://zjj.sz.gov.cn/)“互动交流-民意征集-征集主题”栏目在线提交意见。
  二、填写《征求意见表》(详见附件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设计大厦709室(邮政编码:5180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社区导则》征求意见”字样。
  三、填写《征求意见表》,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至wanfang@zjj.sz.gov.cn
  特此通知。


  附件:
  1.深圳市绿美完整社区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
  2.征求意见表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2024年5月21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24-5-23 14:55 |只看该作者
对物业意见比较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3
发表于 2024-5-23 16:27 |只看该作者
社区建设首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群众利益、夯实群众基础来赢取群众信任,参与!如果脱离群众真实需求(参与/拥护)的所谓“形象建设”举措,都会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本之木”无法落地生根只会成为搞形式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4
发表于 2024-5-23 16:28 |只看该作者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协商民主,提升基层治理参与水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众人拾柴火焰高。基层的事虽小,但涉及千家万户。凡是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坚持优先协商,强化沟通对话意识,让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协商的方式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积极创新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民主协商活动,建立更加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形成多层次基层民主协商格局,实现基层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推动基层治理规范、有序发展。(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2日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4/22/nw.D110000gmrb_20240422_1-06.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4-5-23 17:48 |只看该作者

对物业意见比较大

这就是目前物业行业 在民生保障领域占坑垄断无竞争(淘汰/评价)退出机制好逸恶劳 在不断挑战人民群众认知底线;这就是贪婪的地产资本(既得利益集团)除了依靠地租(房产)经济收益以外,另一种利用几乎零成本/最少资本(大多产权已出售后)还想获得长期最大收益的野蛮掠夺行径;这也是物业行业 有效监管法规制度 长期缺失(存在诸多漏洞),相关部门人员长期不作为/乱作为,而造成物业在基层(社区)肆意妄为/无所顾忌不断重复做出一系列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企图再用"居代业"完成对人民群众权益长期、闭环收割


st.jpeg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4-5-23 17:48 |只看该作者

对物业意见比较大

相关监管部门长期不履行监管责任长期不及时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却找各种借口/理由为物业(利益方)“开脱、辩护”这样公开一直纵容“野蛮掠夺”怎能不让群众“联想到” 某些基层人员利益方是否在“同流合污”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4-5-24 10:36 |只看该作者

相关监管部门长期不履行监管责任长期不及时完善监管法规/制度却找各种借口/理由为物业(利益方)“开脱、辩护”这样公开一直纵容“野蛮掠夺”怎能不让群众“联想到” 某些基层人员利益方是否在“同流合污”呢?

如果只在社区搞“绿美”建设,就犹如在“池塘里”规模养殖 无根之“浮萍”,不仅会“野蛮生长”消耗更多“养分”(信任/资金),不仅无法点缀池塘,还遮挡了真正的“荷塘月色”“池塘里”(社区)真正需要的是保持良好生态“源头活水”(法规制度/良法善治)捕捉/清除没有天敌“外来物种”(物业评价/退出机制),只有放入"鲢鱼”(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打破“池塘”(社区)一潭死水,让其休养生息(赢取群众信任和参与),这样才会让每一个“池塘”(社区)恢复活力焕发无限生机

荷塘月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4-5-24 10:41 |只看该作者
“住得好”离不开完整社区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 2023-11-22

http://www.xinhuanet.com/house/20231122/b0a02198ec8b4eb098be98e30dec8a86/c.html


       我们对住房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住得好,不仅是有好房子,良好社区环境也至关重要。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是补齐社区设施和管理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还须努力探索,形成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让完整社区既要“完整”,更能“可持续”。

  完整居住社区关乎每一个城镇居民的居住幸福指数。统计表明,城市居民75%的时间在社区度过,老人和儿童在社区的时间更长。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社区建设。

  我国首次提出完整社区概念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吴良镛认为,社区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应是一个“完整社区”的概念。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首先在于补短板。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什么?应该缺什么补什么。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完整居住社区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管理机制健全6个大目标,每个目标包含相应的建设内容,共计20项。比如一个完整居住社区必须有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20个项目还有详细的建设要求。

  怎样知道社区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城市体检须先行,同时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摸清居民的需求,分清轻重缓急,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应该成为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当务之急。逐步补齐养老、托育、健身、停车、充电、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小修小补”点等设施短板。“一老一小”在社区的时间最长、使用设施最频繁,步行能力有限,是居住社区建设应该优先满足、充分保障的人群。实践中,还有一些城市在完整居住社区中开辟创业中心,年轻人也成为重要获益人群。

  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关乎百姓福祉,各级政府应统筹推进。实践表明,推进得好的城市和社区,基本都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有的形成完整社区工作专班,有的形成专项规划。在建设完整居住社区的过程中,各部门宜建立协同机制,将完整社区建设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家政进社区、“国球进社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

  完整居住社区不是简单的设施上的完整,更须考虑可持续性问题。一是设施的可持续。一些便民利民设施不能为了建而建,而应让其有持续的活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不能成为面子工程和应付差事工程,如果建好或者改造好,用上一阵就闲置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建筑设施的寿命较低,很大原因是存在功能和性能无法满足要求而被拆除的现象。因此,建筑师和规划师宜更加关注居住社区持续生长过程中的“微改造”,通过对社区中空间、设施、交通、环境等不断进行改造提升,让社区的设施具有持续的生命活力。

  二是运营的可持续。社区的设施不但有建设改造成本,也有运营成本,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旦运营不善导致关门歇业,会十分可惜。因此,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应该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实践中,一些城市探索多方筹措资金,共商共建共享,比如社区菜场的业主通过自筹资金同步对菜场外立面、内部设施进行更新。还有一些城市探索社会资本引入的社区建设运营机制,比如“改造+运营+物业”的模式,在社区运营阶段纳入资本运营,在社区建设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通过后期运营收入反哺建设投资,实现既有社区改造提升的可持续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4-5-24 10:46 |只看该作者
补短板疏痛点 完整社区怎么建?


来源: 新华社  2024-01-04 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4343.htm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题:补短板疏痛点 完整社区怎么建?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我国开展完整社区建设以来,各地探索了哪些方法?建设标准是什么?完整社区建设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聚焦“一老一小” 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提出了完整社区的6个目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健全、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足、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社区管理机制健全。


完整社区怎么建?带着问题,记者近日来到浙江杭州萧山区湘湖社区。在小芽儿农场,记者看到湘湖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烧火蒸红薯、为蔬菜浇水、拔萝卜叶喂小兔子吃,孩子们兴奋的小脸涨得红扑扑的。


通过改造原闲置空间,社区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社区幼儿户外实践基地,并在去年下半年进行升级改造。湘湖幼儿园园长徐炜说:“孩子们特别需要这样的与自然联结的空间,可以通过种植、科学探索、生活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对面,是一个由原社区办公楼改造而成的童乐中心,60多岁的吴海江正在二层的百姓健身房等他的孙子。“小孙子每天都要来童乐中心玩儿一会儿,我等他时就在这健健身。”吴海江口中的童乐中心配置托育区、娱乐区等,解决了托育设施不足、婴幼儿早教服务缺失的问题。


聚焦居民生活需求,完整社区建设缺什么补什么。老人和儿童在社区生活的时间最长,且步行能力有限,是社区需要优先满足、充分保障的人群。


在杭州,有数百个小区像湘湖社区这样进行了完整社区改造,完善了“一老一小”等服务设施,通过挖掘、盘活利用存量空间来增建或扩建托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设立智慧医疗服务站,设立“长者食堂”。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3年7月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106个试点。据了解,2024年我国将继续建设一批完整社区,重点补齐“一老一小”等设施短板,加强无障碍的环境建设和适老化的改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的空间建设样板。


有效协调科学规划 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完整社区建设需要多方统筹、科学规划,将服务和资源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推动单一社区向完整社区转变。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湿地公园社区在建设完整社区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将公园与社区打通,盘活利用周边已有的15公里健康步道、图书馆、美术馆、红色驿站等公用设施,一体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乐山社区结合城市体检,形成试点方案,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团队专业作用,针对街道景观提升制订街道设计通则、“一幢一图”街面建筑导则等,明确片区整体提升技术指引和施工蓝图。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的星民社区、七甲闸社区和水电社区是相邻的三个社区,总居住人口超过20000人,曾经面临环境秩序混乱、缺乏公共配套等问题。


如何打破原有社区格局,建设完整社区?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翔介绍,当地街道将三个社区合并为现在的缤纷社区,在保留原有社区建制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联合党委的方式,开展集中协调。


增补公共服务、加装电梯、开展社区微空间改造……各地在完整社区建设中,不仅提供更多设施和服务保障,也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使得社区环境大为改观。据了解,全国试点社区共计划新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老年服务站、社区食堂、托儿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公园等设施1000余个。2023年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已完成投资近40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13.02亿元。


提升“造血”能力 探索可持续运营


完整社区不是简单的服务设施完善,更需考虑可持续性问题。专家认为,一些便民利民设施不能为建而建,不能成为面子工程或应付差事工程。这些设施有建设改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闲置或歇业都会造成资源浪费。


一些城市在完整社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上海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380弄社区,记者看到“临居里”便民服务车正在向居民免费发放“反诈”鸡蛋。


便民车工作人员介绍,社区投资一辆便民车需要约5万元。便民车一头收集居民修伞、磨刀、衣物缝补清洗等“针头线脑”需求,一头链接20家企业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会卖一些产品,做一些品牌宣传,实现长期运营。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公园社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采取“政府+企业+国资公司”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主要用于建设社区光伏节能设施,运营社区托育中心、养老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超市、便民服务网点等经营性公共服务场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充满期待。各地需不断因地制宜探索完整社区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4-5-24 10:52 |只看该作者
完整社区该怎么建? 来听专家观点,探地方实践


来源:中国建设报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11-04

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gzdt/202211/20221104_768710.html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惠民生、暖民心的关键环节。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政策介绍

  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展开。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方面。《通知》提出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适应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配套建设便利店、菜店、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对新建社区,要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综合配建社区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既有社区,可结合实际确定设施建设标准和形式,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补齐短板。同时提出要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方面。《通知》提出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同时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

  推进智能化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健全社区治理机制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培育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专家观点

  《通知》印发后,受到社会普遍好评,点赞声不断。专家们这么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充满期待。通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让老百姓住上满意的房子,生活在方便的社区,工作在美丽的城市,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两部门联合开展试点,推动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完整社区,符合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与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的新要求,对于提升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社区是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是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

  此次两部门共同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社区服务设施、宜居环境、智能化服务、治理机制四方面内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完整社区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王羽:

  《通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完整社区的理念深刻践行到更广泛的基层民众生活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老年人与儿童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做到既“适老”又“适幼”是关键,应充分利用服务设施解决老年人与儿童的“急难愁盼”。

  比如困扰社区老年人及儿童的“吃饭难”的问题,部分城市结合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因地制宜建设社区老年食堂、社区老年助餐点、长者饭堂等设施,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提供助餐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最关切的问题,形成了广受社区欢迎的“老幼食堂”。再如公共活动场地方面,各地按照2022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正在有序推动社区等不同层级和各类空间的适儿化改造,营造儿童友好成长环境,适当结合老年人与儿童的共性需求,经过创新的设计组织形式,可以一物多用,以不同时段、不同形式服务多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效促进代际交流。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学科团队于一凡:

  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有力强化了社区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价值。以社区体育健身场地为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不足,特别是缺少群众身边举步可及的健身设施。试点提出在社区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布局简易的健身场地设施,开辟健身休闲运动场所,将有力促进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发展目标。

地方探索

  从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对于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
  重庆市立足“小社区”,服务“大民生”,在新建项目、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据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82个市级示范完整社区建设,433个社区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一老一小”建设有序推进。


  渝中区双钢路社区配建了100平方米社区食堂,日均用餐人数达150人次,解决了社区内老年人用餐问题。居民表示,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吃得起、吃得好、吃得香”,用不着自己亲自做饭,吃完之后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娱乐,子女也不用担心老人在家里不好好吃饭,或者因做饭产生意外,对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贴心的。一位居民说,“附近有菜市场,但社区里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出门买菜也不便利。有了社区食堂后,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沙坪坝区凤天路社区建成社区儿童之家,室内面积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4000平方米,开展家长学校、科普体验园、手工DIY等活动,服务辖区2500余名儿童,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学习活动需求。

北京
  北京市结合责任规划师制度,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儿童参与式设计、社区微空间改造、社区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等多类型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行动,为居民提供各类活动空间,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广州
  广州市积极推动城市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多措并举建设完整社区。越秀区旧南海县社区通过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等方式,增补了多项公共服务设施。针对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这一现状,社区增设了面积约70平方米的“长者饭堂”,面积虽然不大,但可以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用热腾腾的饭菜,疫情防控期间还为社区老年人送餐上门,为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提供便利。


沈阳
  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通过党建凝聚自治力量、决策共谋形成发展共识等方式,在社区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了社区文化精神。


宁波
  宁波市和丰社区把“数字化、未来感”作为社区营造的发展方向,通过数字赋能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线上家政预约、生活信息发布等功能,使居民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4-5-24 10:5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4-5-25 15:15 |只看该作者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1

关内修了又修,关外刚修的都不如关内破旧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4-5-27 13:0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24-5-28 09:35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社区治理,其他领域的工作,都可能会遇到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三种选择:一种是怕麻烦,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如此,问题容易越拖越大;一种是“一刀切”,顾其一边而不顾另一边,结果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看似解决问题,实则也是偷懒;还有一种则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把问题解决。一些工作涉及人群多、利益关系复杂,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到群众心坎上,就需要不怕麻烦,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把握平衡、综合施策,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慢工出细活。处理复杂问题,同样如此。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才有可能解好复杂的“多元方程”。但“慢工”并不等于“坐等”,而是小步快走、稳扎稳打,是积极的进取。(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13 版  《找准群众关切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金台随笔)》)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24-5-31 11:08 |只看该作者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将实践中多元主体的实质性参与纳入法治体系,明确政府与群众在治理过程中的边界,同时明确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方式和范围。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31日  连宏萍 刘丽莉 《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5/31/nw.D110000gmrb_20240531_1-06.ht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24-6-13 11:30 |只看该作者
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包括社区资源建设长效机制、社区全人群参与机制、社区资源和居民需求对接机制等。要继续深化基层社区“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等各类议事平台建设,组织群众围绕社区公共事务说事、议事、主事,提高人民协商能力和民主水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只要以“四个人人”为遵循,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必定能让城市真正成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4-05-24  作者:伍爱群 《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609000bf-dcb9-4ce9-aa0d-2d9b3b4bd077.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