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需要生命在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22 13: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郭俊根 (平湖实验学校)

教育需要生命在场。有了生命,才能真正听见孩子成长的节拍;有了生命,教育才会更有情调;有了生命,才能让孩子在爱与快乐中实现无限可能。

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法。不少教育者在赏识教育与严苛教育中摇摆,一方面想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另一方面又希望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和永不认输的精神。其实,孩子在不同时间、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情境里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育者须始终保持教育敏感和教育机智,这也是《教育的情调》一书的核心思想。

在作者范梅南看来,机智与敏感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在书评中写道:“只有带着敏感、机智和爱,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敞开孩子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进而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要发展教育机智与敏感性,教育者就要以孩子为中心,让生命在场。

生命在场,需要坚持儿童立场。教育是一场生命的唤醒,更是一场生命的陪伴。教育者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理论,还要用心感受孩子的生命体验。面对孩子,教育者需要蹲下来,用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受他们真实的情绪变化,以获取他们真实的发展需求。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所说:“对教师而言,若不能走进儿童的世界,就很难说其所表达的爱是儿童所需的。”本书第一章节中的校长、心理医生和马克的妈妈之所以没能达到教育目标,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按照工作流程对待孩子,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看似正确的教育工作中失去了真正的教育契机,甚至产生了教育矛盾与冲突。

生命在场,需要真诚的关注和赞美。每个人都有被关注和被赞美的需求,这不仅意味着被看到,更意味着被承认。赞美往往会激发孩子的动力,让他们在“我是谁”与“我将成为谁”的张力下逐步实现自我认同,养成自信和负责的品质。因此,老师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一次微笑都可能给予孩子强大的力量。同时,关注和赞美需要生命在场,要饱含对生命的欣赏与真情,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记得某次观课后,有个小女孩看上去很不开心,我了解后才知道,因为老师在给她小红花时面向的是其他同学,小女孩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她,对她的赞美并不诚恳。本来愉悦的师生互动,却让小女孩倍感伤心。

生命在场,需要让教育更有情调。教育是由生命构成的,教育者与学习者构成了教育的两端,因此,教育应该是生命的对话,是生命的共奏合鸣。“学海无涯苦作舟”,“苦”指的是对学习的坚持与对困难的克服,而不是情感的压抑与身体的疲乏。现代神经学证明,只有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构建起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纽带。只有这样,教育者与学习者才能在充满情调的教育中实现生命的发展。

教育需要生命在场。有了生命,才能真正听见孩子成长的节拍;有了生命,教育才会更有情调;有了生命,才能让孩子在爱与快乐中实现无限可能。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