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班级文化“温暖”起来?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 12: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精神,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功能。暖心有爱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陶冶、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内在的潜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班主任如何做才能为班级管理涂上爱的底色,创设“温暖”的班级文化?

情景再现

“班级微新闻”的魔力

2019年12月2日,第一期“班级微新闻”正式发布。至今,班级微新闻已经快4岁了。期间,学生一个不落地全部参与微新闻的撰写、播报和分享,收获了科任老师和家长们的无数好评和点赞,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友爱,幸福感爆棚。

微新闻让学生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观察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的故事,经历成长的欢喜,发表心中的感悟,记录宝贵的瞬间,留下深刻的印记。从被动地写,到“我想写、我要写”;从不知道写什么,到会观察、善思考,写出一篇篇有趣有料的微新闻;从懒散拖沓,到凝聚一心,形成融洽的班级氛围,学生的转变和成长让老师和家长颇为惊喜。

微新闻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学生究竟做了什么?

第一步,确定主题,激发表达欲望。写微新闻前,学生要先确定微新闻的主题,主题必须要积极阳光、快乐正向。同时,学生要遵守微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影响班级同学感情的话不说,批评教育同学的话不写,同学丑事错事不宣扬,班级好事趣事多分享。内容以在校一天的见闻和乐事为主,关注班级、关注校园、关注深圳、关注国家。每个同学、老师都可以成为主人公。这样一来,学生为了积累写作素材,便要开始留心校园生活、班级趣事和同学们的表现。为了让故事更吸引人,当天负责写稿的同学甚至会提前做好准备,只待第二天的精彩播报。

第二步,规则先行,助力新闻播报。初次尝试,学生一定感觉新鲜有趣,可如果当天作业比较多,负责微新闻的同学便“苦不堪言”,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倦怠之感。因此,提前预设和制定好规则显得更加重要。我们班规定,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参与编辑班级新闻,轮到哪位“小编”负责,其当天的作业便可免去一项。

第三步,评价跟进,提升班级凝聚力。因为随时都可能成为当天微新闻的主角,大家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作业情况,更增添了一份用心和认真。同学们每天都期待班级会发生的趣事,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提醒,若哪一天少了当日微新闻,学生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慢慢地,“你告我一状,我推你一把”的小摩擦和小别扭逐渐减少,班级氛围和谐,学生如兄弟姐妹一般,每天乐乐呵呵,归属感满格。

就这样,班级微新闻成就了一场无声的教育,营造了温暖的班级文化,培养了一群具备互助友爱精神的学生。

分析解答

有爱的班级管理更利于学生发展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班级管理才能让班级变得更有温度,让学生变得更好。无论是显性的班级硬文化,还是隐性的班级软文化,都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每天身处漂亮、整洁、温馨的教室中,可以有效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兴趣,规范自身行为,身心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开学初老师们精心装扮教室迎接新学期,有助于营造快乐返校的积极氛围;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悬挂在教室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宁静致远、儒雅睿智的内在品质。

另外,构建积极和谐有爱的班级软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感染和影响每个学生,更能凝聚人心,提升班级内涵,提振班级士气,形成友爱互助的班级氛围和独特的班级风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共同的场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断挖掘潜能,进而达成班级共同目标。如班级“家”文化的构建,使学生和谐相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愈发强烈,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各项事务,增强了责任心和自我价值感。

策略引导

打造正向积极的班级能量场

常规教育讲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造正向积极的班级能量场,引导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扬优秀的品质,发掘潜在的能量,班级规则的制定必不可少。笔者结合17年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将班级规则的制定总结为“六多六少”:多微笑,少说教;多讲“可以”,少说“不要”;多执行,少设限;多冷静,少冲动;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戒。在制定班级规则时,班主任要注重用真心、诚心、细心和耐心与每一个生命对话,形成“走心”的班级文化,让常规教育不仅落到实处,更走进每个学生的心中。

班级活动有温度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创建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和谐。当班主任赋予班级活动仪式感,使班级活动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它便会发挥育人功能。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创建班级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更新认知、收获成长。

班本课程。一项有效的班级活动需要有规划、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案、有反思。比如,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班级“漂流日记”“绘画日记”等系列学科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凸显学科特色、班级特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形成有温度的特色班级文化。

重要节点。独特的日子有别样的意义,充满仪式感的庆祝方式可以给予学生归属感和价值感。比如,班主任可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以快闪的方式带给学生惊喜和感动,在“六一”儿童节精心准备创意礼物,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写一封信”的活动,让班级时时、处处洋溢着爱和感动,营造融洽有爱的班级氛围。

家校沟通用真心

为了让班级文化更加温暖有爱,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家长“打配合”,给予学生归属感。为此,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遵循“真”“心”“诚”3个原则。真,即真心——真心为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着想,真心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心,即爱心——爱每个孩子,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心记录并感悟他们成长的精彩瞬间并传达给家长;诚,即真诚——积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坦诚相待。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