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罗湖家园网讯:春天欣欣然到来,在软柔的阳光下孩子们蹦蹦跳跳。深圳市罗湖区怡景幼儿园的师生共有400多人。这里的每一位都是“低碳达人”。 “2020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到2060年他43岁,正是‘双碳’践行者。”王园长担任怡景幼儿园园长19年之久,曾因丈夫与“低碳”结缘,从2017年开始了低碳教育的探索之路。王园长认为“15后”的低碳行为习惯,对我国未来碳排放趋势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今,怡景幼儿园是深圳市首家碳中和幼儿园,不久的未来将打造成为全国首家碳中和幼儿园。 “看得见”的低碳教育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操场、活动器械、教室……从大门进去园内,并不觉得与其他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待绕到教学楼后便能发现一片“低碳小天地”。最为直观的则是两个堆肥箱。箱子的主要材质是木质,箱子中间是透明的玻璃装置,能够清楚看到里面的香蕉皮、落叶、苹果核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但这一刻它们成为了“教具”。 “孩子们最惦记的就是这两个堆肥箱了。大部分孩子会天天跑来这里看,然后兴致勃勃地给家长、给老师讲香蕉皮今天怎样了、哪片树叶不见了……孩子们也会发现,堆肥箱里只有塑料袋一直没有变化……”王园长介绍道,堆肥箱里的原料都是幼儿园日常排放的“垃圾”。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垃圾掰开、切碎放进堆肥箱,再洒上酵素、放一些小蚯蚓,就可静等肥料“产生”。孩子们深度参与了大自然降解,并通过可视化的教具,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植物垃圾变成“肥料”的过程。这些“肥料”会用于幼儿园内的树木种植和小朋友们的“小菜园”中,从而达到肥料自给自足。 在操场上的一角还有标准的雨水净化系统。每到下雨天,便是净化器最“忙碌”的时候。整个装置的管道均是透明的,便于幼儿观察雨水过滤的过程。 管道最顶端连接教学楼楼顶,下雨天可以直接收纳雨水。雨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过滤棉和超滤膜四道过滤后就变成了中水。打开一旁的水龙头,孩子们就可以随时使用了。 “雨水通过过滤器变干净了,就像‘洗澡’一样!”“我们可以用过滤干净的水洗手洗澡了!”课后,孩子们兴奋地说。雨水净化系统过滤后的水不但能供孩子们洗手,更能通过科学装置引水供孩子们探索关于水的奥秘,孩子们能在观察、探索、比较和归类中自然习得。 不难发现,这些与大自然相连的“接通器”,让科学课堂从大自然取材,又回馈到大自然中去。除此之外,园内还有“气象角”“四季阳光房”“淘沙工厂”“垃圾分类科普装置”等低碳教学空间,它们一样深受孩子们喜欢。 “低碳教育不是标准、不是指标,是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下的低碳行为习惯的养成。”令王园长欣慰的是孩子们将幼儿园所得带入了家庭、带入了社会。有家长和园长反映说“去酒楼时孩子不允许我们家长使用一次性餐具。”“家里的洗手水要接下来擦地用。”“出门见到垃圾就要拾起来丢进垃圾筒,还会告诉爸爸妈妈垃圾要分类丢。”……说到这里,王园长满怀希望地说,“小孩子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整个家庭,家庭会影响社会”。 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打造碳中和幼儿园 今年是王园长担任怡景幼儿园园长的第19个年头,也是王园长开展低碳教育的第6年。早在2004年王园长便接触到幼儿教育。因丈夫工作与低碳有关,王园长就这样与低碳“结缘”了。2017年,第一次将低碳理念带到幼儿教育中,在创建、完善怡景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打造课程特色,把低碳环境融入课程,同时展开一系列的低碳教育活动。 2017年开展低碳主题春秋游,2018年开展低碳环保主题探究活动,2021年开展低碳环保教育课程,2021年低碳环保教育设备“上线”……在一次次完善和改进中,怡景幼儿园低碳教育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低碳教育手段越来越先进。 2020年,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王园长带领幼儿园顺势而为,申报为深圳市近零碳排放校园试点。 据悉,学校将从建筑主体节能减排和幼儿碳行为习惯养成这两个软硬方面建设碳中和幼儿园。“和其他试点不同的是,教育场所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可以扩大低碳教学的范围。”王园长介绍道。据悉,怡景幼儿园近零碳改造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前完成验收。 怡景幼儿园是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试点项目,同时也是罗湖区近零碳排放首批试点项目。当前,罗湖区正在积极打造“低碳先锋城区”,积极推动一批近零碳改造试点项目落地,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护航的一个缩影。据悉,罗湖计划2023年申报了20个近零碳项目,全面深化低碳试点工作。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 黄馨莹 实习生 樊梦琳 园方供图 编辑 刘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