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0月26日,深圳“罗湖发布”举行以“滋味生活幸福民生”为主题的“三项工程”专场发布会。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结合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通过培训、就业、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三项工程”,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撑。 在“三项工程”中,“粤菜师傅”重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文化强国四大国家战略,目标是“让世界爱上广东味”;“广东技工”重在解决技能人才不足问题,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让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南粤家政”重在解决城市“一老一小”需求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是“让南粤家政成为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罗湖区人力资源局发放1.6亿元补贴,支持辖区7000余家企业围绕其核心工种开展技能培训,惠及24万人次。截至2022年8月,罗湖累计培训1000余名初、中级餐饮从业人员。依托国检、博士眼镜等企业开展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等3个工种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罗湖为社会输送超过2000名技能人才。2022年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筑梦罗湖创启未来”“东西部劳务协作”活动40多场,合计提供厨师、月嫂、电工等就业岗位21293个。 市场需求催生大量就业岗位 作为美食“打卡”集中地之一的罗湖集合了大量老深圳人最爱的粤菜品牌。黄金珠宝是罗湖的另一张名片。根据人口普查,罗湖区的“一老一小”家政服务需求位居全市第一。以上条件,为罗湖区“三项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也催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深圳市罗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罗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71.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94.25亿元,增长8.0%。罗湖区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郑宇劼认为,罗湖是商贸大区,极具烟火气,谈到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过去人们把焦点放在商业消费上,罗湖除了商业消费发达,在服务消费领域也大有可为。 在餐饮方面,罗湖是深圳人的城市记忆聚集地,更是最具烟火气的美食之城。在罗湖,每万人拥有餐厅数量超过100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这其中既有李幸安、郑伟乾等为代表的餐饮中坚力量,更有约2万多名普通餐饮从业人员。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烹饪协会创会会长黄平认为,名店、名师、名菜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不少食客慕名而来的理由。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餐饮选择越来越多,造成了一定的客源分流,但食客们口中的“舌尖万象、食在罗湖”的评价仍是对罗湖餐饮同仁最大的肯定。 黄金珠宝是罗湖区三大重点产业之一,2021年产业增加值93.56亿元,增长12.0%。2022年,罗湖为助力“互联网+黄金珠宝”等新业态发展,推出技能提升计划,预计将为黄金珠宝产业培养60名高级首饰设计师、90名贵金属首饰检验员,850名互联网营销师。 在家政服务方面,2021年8月,罗湖桂园街道率先完成选址并提出“南粤家政”基层示范站建设申请;今年7月,罗湖在全市率先全部完成20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验收,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 通过技能提升激发就业活力 为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罗湖区打造“培训-就业-竞赛”完整闭环,构建了以人才为核心、平台为基础、竞赛为舞台,各有侧重、又互为支撑的大技能奖育格局。 2021年,罗湖区设立罗湖工匠、罗湖匠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大能力奖项,将总计5个层次、46个小类的技能人才竞赛平台纳入罗湖区人才政策奖励体系。2021年11月,共评选出罗湖匠师13名,罗湖工匠12名,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6个。 近年来,在深圳市内外多项赛事和评比中,来自罗湖的选手成绩斐然。例如:来自恋慕尔食品公司的谭兴校,先后获得深圳市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来自一八八九珠宝设计制作公司的陈俊杰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罗湖区朱银丹等4位家政服务员荣获深圳技术能手。 在培训方面,罗湖区依托罗湖医院集团、区民政事务中心和各职业培训机构,针对居家服务、老幼陪伴、母婴护理等工种,面向在职员工开展115场专项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把“何记三饶饺”从文锦渡开到凤凰路的潮汕人何世泽,就是通过参加“粤菜师傅”技能提升培训,走上创业开店的成功之路。 在比赛方面,罗湖区举办“罗湖美食厨艺邀请赛”深圳市“粤菜师傅”中式烹调职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评选出“鸳鸯海中宝”等罗湖十大招牌菜、“有机青稞富贵石榴球”等十大特色菜和林荣飘等十大名厨,塑造餐饮消费新名片。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最贴近老百姓衣食住行、工作生活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它承载着传承饮食文化、实现充分就业、助力民生幸福等诸多使命。罗湖区人力资源局局长何庆生认为,通过产业来育才,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从业者以适岗培训和以工代训等方式提升技能,可以为罗湖发展蓄能储力。 来源:南方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