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6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建新: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29 17: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罗湖家园网讯:40年前,刚过完国庆节,我在罗湖火车站下车,初次踏上深圳这块热土。在罗湖,我有幸接连参与建设了国贸大厦、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等超高层建筑。

如今,站在地王大厦的顶层极目远眺,脚下这片土地已是沧海桑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曾经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是国际化大都市。

陆建新1964年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建钢构公司首席专家。1982年毕业来深,扎根基层一线40年,先后参与46项工程建设,主持承建国内100层以上的钢结构摩天大楼主体结构4座,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水平,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央企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三天一层楼”到“两天半一层楼”,“深圳速度”因地王大厦建设而刷新

1982年,18岁的我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湖北荆门的中建三局一公司。当年7月,公司组织了一支队伍南下深圳参加国贸大厦建设。我在国庆节时收到来信,征调我加入建设队伍,主要负责工程测量工作。

当时,我在国贸大厦建设工地旁边的一栋楼上看到了一幅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对初到深圳的我冲击非常大,因为它与我此前接受的理念大不相同。现在看来,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深圳速度”的动力所在。

地王大厦是深圳第二座超高层钢结构大楼。钢结构大楼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工厂制造、现场拼装,钢结构吊装好后,马上可以浇筑混凝土,这样大厦建设的过程就能缩短。1994年5月27日,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开始,384米高的主楼钢结构施工仅用379天完成,最快时施工速度达到两天半一个结构层,刷新了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在对外开放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并“为我所用”

如果说国贸大厦建设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就,那么地王大厦就是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为我所用的典范。

我在国贸大厦建设时做测量,所用的方法是站在建好楼层的楼板上,用经纬仪从下往上测量。当时地王大厦的建设方之一是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熊谷组),他们是日本建设公司熊谷组在香港的合资子公司。香港熊谷组请来两位港籍测量工程师,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是站在固定好的钢结构顶层,使用全站仪从上往下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比我之前使用的经纬仪测量更加科学、精准,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地王大厦建设的主要测量方法。

但是,我在测量的时候发现,使用全站仪测量,需要将仪器组成之一的反光镜放到测量观测点上,而高空作业拿着一个A4纸大小的反光镜爬上爬下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因此,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我把反光镜改成了拇指大小的小棱镜,在两三百米高大厦钢结构的顶层做测量时,可以把小棱镜装到口袋里,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设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时,我们首次建设钢结构建筑。当时特地引进了非常先进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为了学这个技术,我们还专门派了13名工人到日本学了三个月。这个技术因为比传统技术减少了焊缝清渣等程序,速度上快了3至4倍,而且焊出来的质量相当好,这也是地王大厦建设能够“提速”的重要保障。

创造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纪录,增添深圳文化气质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当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刷新当年国贸大厦创下的“深圳速度”时,地王大厦也成了深圳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新的精神载体。

从建筑技术难度来讲,地王大厦高宽比9:1,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纪录。从设计美观看,地王大厦的玻璃幕墙使用了近30年,外观还和新的一样,在我看来,也是“青春不老”的表现。而地王大厦顶上两根针的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避雷针使用,从外观上看,像是两支笔插在笔筒里,这又让深圳多了一层文化气质。

近年来,罗湖城市更新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由此提出“再造一个新罗湖”。我相信,在厚重城市底蕴中发展起来的罗湖,未来将更加吸引我们、吸引世人。

扫码了解更多 《口述罗湖》信息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申卫峰 编辑 刘嘉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