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圳教育、科技、企业界纷纷表示,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市人才工作局:继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20日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市人才工作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聚焦“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部署,统筹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勇于担当、先行示范,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作出深圳贡献。 据了解,接下来,市人才工作局将筹备开好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健全人才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出台《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等“1+N”系列政策文件,编制实施深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推动《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修订,强化人才国际竞争的制度优势。 同时,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持续推进生命科学、双碳、半导体、海洋等领域战略科学家引进工作。抢抓新一轮综合改革授权试点重大机遇,优化实施“鹏城孔雀计划”,围绕深圳市“20+8”重点产业集群、双招双引、重大平台建设等中心工作,加强引才精准度、产业匹配度,大力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此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将加大力度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大力推进深圳零一学院和深圳科创学院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实现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到临床医学的全链条贯通。推进各领域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培养大国工匠,加强人文社科、金融、法治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深圳还将继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将持续擦亮“下一站,深圳(SHENZHEN NEXT)”人才工作宣传品牌,办好全球创新人才论坛等特色品牌活动。深入推进“为人才企业找市场”“市场育技术”,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分领域办好“深爱人才·圳品SHOW”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产品对接会、“深圳人才企业好物节”。依托“鹏城优才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中心,扩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强化人才安居保障等。(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深圳教育、科技和企业界人士:踔厉奋发 勇攀科技高峰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图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聆听报告后更加激发起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斗志!”连日来,报告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部署,在深圳各类人才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中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等工作的部署,让人备受鼓舞、信心满满。”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院长、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所长郑泉水说,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部署,把智慧力量凝聚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各项工作中,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认为,材料领域科技工作者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市场思维,准确把握科技战略态势,立足“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实现“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材料使命。 “在这么一个尊重人才和知识的环境中,我深感幸运和自豪!”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万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杨金龙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深受鼓舞,也深切感受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企业经营、技术创新的迫切性。“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能的改进,离不开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孜孜不倦的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持续加大对产业人才的重视,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使得我们小微科技企业能够受益于人才政策。”杨金龙说。 有目标有规划有担当不断奋进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带领团队不断奋进,有目标、有规划、有担当,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敬鑫说,作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名企业人才,将秉持初心,践行实干,坚持以内外部客户为导向,从供应链全局规划与优化;不惧近年来供应链各种挑战,快速识别和防御风险,积极构建中长期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同时持续变革创新并聚焦提效,有序推动数字化实施与数字化能力提升。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举措实、推进快、成效显著。”深圳科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信国说,作为生态保护领域人才,将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续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指路明灯。”全国技术能手、国首(深圳)珠宝首饰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贵金属检测员文洁芳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作生活中积极主动发挥技能人才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纳沙表示,要深刻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把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铸牢国企的“根”和“魂”。 全国技术能手、鹏城工匠、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创彬说,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践行“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宏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培养人才,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我国清洁核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 培养未来创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各体系的发展中,教育、高等教育要得到重要的发展,就是要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要打造人民满意、国际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沈红看来,中国高等教育模式是在中国大地上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中国国家利益需求、与他国不相同但引起多国参照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和所走的道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努力,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包含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高等院校组织机构体系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得以全面发展,代表科学发现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已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沈红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一系列科学部署,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沈红认为,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人才工作的重视,是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承担且义不容辞的主要任务。 在沈红眼中,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种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过渡范例。“放眼世界,中国高等教育走着一条气势磅礴、高速度、高质量且稳定发展之路:我们用世界18.5%的GDP(2021年)培养着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我们用4年时间(1998到2002)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我们又用17年时间(2002到2019)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更好地满足了中国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沈红说。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上,南科大一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坚定科技担当,坚持文化铸魂,高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旗帜,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样板。 沈红表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创新者;要开展的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以追求科学发现的基础研究为主、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应用研究为辅、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开发研究为突破点;要在知识生产模式上把握虚实组织改革:基础厚实的大幅度‘跨’学科的虚拟组织,兼有研究者学术自由和国家重大利益的‘有’组织研究行为的实体组织;要在发展力量上,除了传统的人、财、物力之外,培育并充分发挥依靠其科学发现形成的创新力、社会影响形成的引领力、开放进取凝聚的合作力。” “若这样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得以发展,那么不仅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和办学形式能得以丰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得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得以形成,还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沈红说,“这样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一定都是‘新出生’的,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也可选择走这样的新型发展道路。”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