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贝多芬致兄弟们》
1797年,贝多芬患了耳聋病,并且病情逐年恶化。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在写于1802年的这封信中,他把所遭受的痛苦向兄弟坦诚,渴望得到家人的体谅和理解。这封信忠实地呈现了意志坚定的伟人贝多芬,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彷徨,他微妙的心理变化被忠实地记录了下来:“我天生热情、活跃,喜欢社交,但现在年纪轻轻就被迫离群索居、与世隔绝。有时我试图忘记这一切,但由于耳聋,常遭到非常残酷的挫折。这种经历非常惨痛,我总不能每次都对人家说‘大声点,使劲嚷,我耳聋’吧!”对他个人的再认识无疑会使读者在聆听他的音乐作品时获得更深的感受。
给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
贝多芬
啊,兄弟们,你们说我心肠不好、固执而又厌世,你们多么冤枉我啊!你们只看到外表,却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自幼性情温和善良,总想将来做一番事业。然而想想,六年前我得了这种不治之症,又被庸医耽误,病情日益恶化。我起初不知道受他们愚弄,总希望能慢慢治好,可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终身残疾的命运(这种病需要很多年才能治好,也许根本就治不好)。
我天生热情、活跃,喜欢社交,但现在年纪轻轻就被迫离群索居、与世隔绝。有时我试图忘记这一切,但由于耳聋,常遭到非常残酷的挫折。这种经历非常惨痛,我总不能每次都对人家说“大声点,使劲嚷,我耳聋”吧!我怎么好意思公开承认我的耳朵有问题呢?我的听觉一直比别人好——以前非常灵敏,同行中很少有人能和我比——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实在说不出口。当你们看到我躲开你们时(其实我非常想和大家交往),请你们原谅我。我的遭遇真是非常痛苦,它必然会引起别人对我的误解。对我而言,再不能和朋友们一起娱乐、交谈、切磋思想了。
除非万不得已,我总是避免和外界接触。我不得不像个流亡者,因为当我和别人接近时,我会立刻感到恐惧,总担心自己的情况被别人发现,这半年来一直是这样。这半年来,我是完全按照医生的嘱咐在乡间度过的,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减少使用听觉,这也完全符合我目前的心愿。然而,我有时又违背医生的嘱咐,根本控制不住对社会的向往。
可是,每当身边的人听见远处的笛声,而我却什么也听不见,或有人听见牧歌,而我又一无所闻时,我感到的是一种多大的羞耻啊!这些事情把我推到绝望的边缘,如果再遇到一两件这种事情,我就会马上自杀,可艺术制止了我。如果我不能把自己认为必须创造出来的作品全部创作出来,我绝不能离开人间!因此,我又不得不忍受这种痛苦的生活。真是痛苦极了,我的身体容易激动,只要突然有一点变化,就会从最好变成最坏。忍耐,人们说我应该选择它做我的向导,我已经这样做了,并且我希望能长久保持下去,直到公正的命运之神宣布我的生命终结。也许我的病会慢慢好起来,也许不会,对此我是有心理准备的。
......
卡尔弟弟,对你最近对我的深情,我感激不尽。愿你们此生的幸福比我多些,苦恼比我少些。你们要用道德教育儿女,因为能给人幸福的是道德,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在痛苦时能支持我的就是道德。我之所以没有走极端,除了为了我的艺术外,其次就应归功于道德。
再见,愿你们相亲相爱,感谢我所有的朋友,尤其是李赫诺斯基亲王和施密德教授。我希望你们两人中有一个人能替我保存李赫诺斯基亲王送给我的那些乐器,但不要为此引起争执。一旦这些东西对你们有更大的用途时,你们可以把它们卖掉。我在九泉之下还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将感到多么高兴啊!我将坦然迎接死神,但如果在没有发挥我的全部艺术才能之前死去,我觉得还是太早了些。尽管命运坎坷,我恐怕还是希望那一天晚些到来。不过,即使早死,我也会心满意足的。这样不就能把我从无穷无尽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吗?死神愿意什么时候来就来吧,我会鼓起勇气去面对的。再见,我死后不要很快就把我忘掉。你们不应该这样,因为我在世的时候是如此想念你们,并想着如何使你们快乐。但愿……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802年10月6日于海格伦斯塔特。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的作品标志着西方音乐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和舞曲。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炽热的情感、叛逆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使贝多芬成为人类艺术史上一位独特的伟人,被永远载入史册。
作品简介 为英美文学乃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家书信无疑是我们窥看异域世界的一扇窗口。英美文学史上的很多名家在创作其代表作之余,都是勤勉的书信写作者。《世界经典英语书信》精选世界范围内著名人物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书信,配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和内容赏析,便于读者在详细语境下了解书信的意义。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