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厉害了!罗湖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项目结硕果,不仅开创了“三个第一”,而且相关课题入选教育部10大专项课题之一,也是深圳市唯一获批立项的课题。 10月22日上午,罗湖区教科院粤港澳教育研究部主任高红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专项课题“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研究”开题现场论证会在罗湖区教育局隆重举行,这是高红妹继2020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免鉴定结题后,她主持的第二个国家级课题。 罗湖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交流开创“三个第一”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透露,罗湖区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交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罗湖区委区政府和各级领导支持下,罗湖教育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个成立面向基础教育的区级粤港澳教育研究部;第一个缔结粤港澳三地姊妹合作实验学校;第一个开辟以项目引领粤港澳深度合作交流的新路径。他表示,罗湖要扎实开展行动研究,把罗湖区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的经验总结出来,为全市乃至全国开展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探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罗湖路径”。 “这不单单是罗湖的荣耀、也是深圳的光荣” 深圳市政协常委范坤从“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等,分析当前形势,鼓励罗湖教育人多层次、多角度,做实实在在的交流。他认为,这课题立项成功不单单是罗湖的荣耀、也是深圳的光荣,希望罗湖在粤港澳姐妹学校的合作模式中进行大胆的探索,充分发挥深圳地域优势与粤港澳姊妹学校共建共享,取长补短,达到共创、共享、共赢的目的。 深圳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刘金英也肯定了罗湖区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课题主持人高红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预期成果等方面作了开题报告。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希武、深圳市教科院科研部主任黄积才、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等与会专家就专项课题进行了论证,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课题研究提出宝贵建议。 潘希武指出,课程研究项目要具备一定的指向性,交流合作体现多维度,项目之间兼顾差异性,项目形式具有创新性,项目效果验证广泛性。 黄积才评价此次课题等级高、要求高、价值高、水平高、难度高、期待高、带动作用强,提出课题应使研究价值进一步彰显,项目体系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崔学鸿认为,该课题参与面广,既有罗湖区教育局、教科院和90对粤港澳姊妹学校,又有罗湖区统战部和港澳台桥外事办;辐射影响大,用课题带动全区各姊妹学校一起实践探索。课题符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有利于促进三地学生综合提升,同时提出课题研究应该站位要高,抓手要小,研究要细,形式要活。 会议期间,香港教联会副主席、香港打鼓岭领英小学校长朱国强、澳门青州中学校长张婕讲述了粤港澳姊妹学校结对的意义和价值,深圳市碧波小学校长汤学儒分享了姊妹学校合作交流中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