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括注,改点号——本学期教材两处订而未正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27 09: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磁之场 于 2021-9-27 09:40 编辑

加括注,改点号——本学期教材两处订而未正

前言
    这两处修订,愚以为还未改对。第一处之质疑,为笔者于2018、2019、2020学年连续三个学年提出;第二处质疑,为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

    一、修订还是说单句构成复句
    (一)差错。
    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单句和复句》8页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二)浅析。
    教材所述,主要意思为单句构成复句。这说法是错的。单句是句子之一,因为句子分单句、复句两种,单句也是句子。教材相当于说句子构成复句。要说单句构成什么?它构成的不是复句而是句群(语段、句组)。
    (三)修订。
    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单句和复句》11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在复句中称为“分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修订添加了括注“(在复句中称为‘分句’)”。较前有所进步,但订而未正。
    1.主流的汉语类词典说分句构成复句。


    1.1《汉语大词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子。
    1.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法学上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1.3《新华词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子。
    1.4《辞海》——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的大句子。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1.5《现代汉语词典》——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的句子。

    “1.1”、“1.2”、“1.3”直接说分句组成复句。
    “1.4”说小句(分句)构成大句(复句)——起码没如教材般说单句构成复句。
    “小句”的说法现已不再,因欠严谨。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每单句才五个字,小句不?
    “1.5”,“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中心词是“分句”而非“单句”。主干为“能分成分句”(叫复句)而非“能分成单句(叫复句)。
    2.汉语教材类书籍说分句构成复句。


    2.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就叫复句。(《现代汉语通论》,大学教材)
    2.2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汉语复句研究》,邢福义)

    3.网络也说分句构成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百度百科·复句)

    教材如此异于汉语类词典、汉语教材类书籍、网络之共识(分句构成复句),是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难道初中的语法方面的知识,不是应体现语言学界的主流而非支流?
    愚以为,网络之言可为教材修订之范。试改动(引玉之砖):


    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结构类似单句,但没有特定语调,未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复句”。

    其中括注或可另说成“(分句结构类似单句,但还不是完整的句子)”。
    总而言之,教材要让学生牢牢记住的知识点应是分句构成复句而非单句构成复句,教材要括注的是对构成复句的分句的解释而非对构成复句的单句的解释。

    二、修订还是缺主语
    1.差错。
    2020学年一年级上册《升国旗》,75页: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2.浅析。
    若把诗句视作文章句子,则可看出后一句子缺主语。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若笔者所言非虚,则可把第一个句号和后面的分号都改成逗号以纠偏——使五星红旗国旗成为“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三个分句的主语: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3.修订。
    2021学年一年级上册《升国旗》75页: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修订只把分号改为句号。
    愚以为,原来问题没解决,三个分句还是缺主语。
    或曰,读者也能意会后面的“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的主语是说五星红旗国旗的。
    答曰,“读者也能意会”,不代表主语残缺就是主语无缺。换言之,“读者也能意会”只是容错,只是使人对错误说法作出正确的理解;但即使容错,错的还是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