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快讯(2021-08-17)
一、6440名专家教授,任江苏中小企业“科技副总” 近日我省第九批“科技副总”正式上岗,来自全国202家高校院所的1665名专家教授带着技术、成果、团队到我省企业兼任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据了解,第九批“科技副总”既有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也有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中心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基本上都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专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他们将充分发挥个人和所在团队及派出单位的综合优势,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校企资源共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需求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引进培养人才团队、完善企业创新体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副总”是我省首创的企业柔性引才机制,通过政府立项的形式,鼓励支持全国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江苏企业兼任“科技副总”,以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以来,我省累计从全国432家高校院所选聘了6440名科技人才到相关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合作项目6000多项,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30000多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0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源:新华报业网】 二、毛伟明省长调研“专精特新”企业,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有何秘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8月15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到长沙3家企业调研。这3家企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这次调研的主旨。毛伟明调研的3家企业分别是: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毛伟明在国科微调研时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聚焦“芯”主业、苦练内功,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来源:潇湘晨报】 三、专精特新发展 河北创新智造 中小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河北省重点围绕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配套等需求,通过省市联动、服务推动、资本撬动、宣传促动等多方面举措支持河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向高质量发展。为加大河北省“专精特新”发展典型企业宣传展示力度,打造河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品牌,在河北省工信厅指导下,即日起,河北新闻网推出《专精特新发展 河北创新智造》中小企业系列访谈。【来源:河北新闻网】 四、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公布,岛城新增50家 近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国共有2930家企业上榜。其中青岛50家企业入围,占全省总数的23%。大扩容后,目前,青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97家,占全国1.9%。这些企业多数深耕制造业,不是靠炒概念融资和砸钱快速扩张,而是依托技术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此前发布的《青岛市培育和奖励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组建青岛市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库,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企业从专精特新到细分市场隐形冠军、从隐形冠军到“小巨人”,从瞪羚到独角兽的成长培育机制。【来源:青岛晚报】 五、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前7月27日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所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它们体量虽不大,但是深耕细分市场,弥补了大型企业无法“专”和“精”的缺口。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突破4万家,其中有4762家一跃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这些“小巨人”企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勇立潮头、敢于创新。这些企业体量虽小作为却大,在行业跑道上成为单项冠军,不但在市场大潮中拼搏出一方天地,更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今年国家层面多次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帮扶措施接二连三: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这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1万家“小巨人”、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资本市场亦有助攻,新三板通过设立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已成为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科创板专攻“硬科技”,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其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融资渠道。【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六、秀洲助力小微企业成长显成效 8月12日下午,浙江省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杭州召开,意味着浙江省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正式启动。会上,秀洲区作为全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秀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是四个发言单位中唯一的县(市、区)代表。据介绍,秀洲区已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优秀县(市、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秀洲区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6万家,同比增长21.6%,列全市第一;新增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等主要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150%以上;成功列入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县第一档;全省首家完成中央“两直”资金100%兑付,补助市场主体2369家,兑付总金额3037.6万元。2020年,秀洲区“服务纾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市场活力”工作还获得了省政府督查激励。【来源:嘉兴日报】 七、刘怡司长解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密码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原副巡视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刘怡,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当前市场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秘诀:第一,“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是促进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利于以差异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第二,把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倡导”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小而优”、“小而强”,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第三,全国各地、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公共服务,把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源:金融界】 八、“宁夏政策计算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近日,“宁夏政策计算器”数据平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思维,紧盯惠企政策落实落地的痛点、堵点和断点,开辟了解读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的新渠道,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据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宋洪涛介绍,“宁夏政策计算器”研发之初面临政策散、匹配难等诸多难题。该系统从两个方面开展政策服务,一是通过梳理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的惠企政策,建立以科技创新为主线涵盖科技、发改、工信、财税、商务、人社、知识产权、农业等领域的政策库,汇聚创新政策方便企业主动找政策。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策拆解,主动比对政策要求与企业自身条件,精确计算企业条件与政策的符合度,自主计算、自动匹配,精准推送政策。【来源:工人日报】 九、台州市在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8月12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市政府副市长陈挺晨代表台州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一是强化政策导向引领,完善保障支持体系。二是强化主体梯度培育,促进企业融通发展。三是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优化资源要素供给。四是强化服务效能提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来源:央广网】 十、中银研究:小微企业“首贷”难的症结与破解之道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增加“首贷户”数量。此后,银保监会又于2020年6月发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造成小微企业“首贷”难的原因主要与五个方面因素有关:第一,缺信息;第二,缺抵押;第三,缺担保;第四,缺征信;第五,缺渠道。银行要围绕首贷难的痛点,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第一,下沉服务重心,强化信息对接;第二,加快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将银行授信活动内嵌于中小企业产、供、销的各环节;第三,创新抵押贷款模式,解决抵押难问题。发展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创新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订单等融资新方式;第四,加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基于信用的授信新模式;第五,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形成改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政策建议:第一,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提高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第二,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解决企业担保难和银行风险防控难问题;第三,打造全国范围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解决小微企业征信难问题;第四,优化金融供给,解决中小企业渠道少问题。【来源:中银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本快讯,主要是响应国家号召,跟踪和梳理最新的全国各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经验、热点关注与机构动态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政策、市场、法律、金融、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协助中小企业减少试错成本、又快又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