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0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8 21: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a7 F" X* [5 G. Q2 X" X0 B
' b; `) O2 ?  ~. m6 g5 V: R" |% ]' E" X+ K
  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争相上“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智能手机深度捆绑。也因此,一些老人疫情期间上不了公交车;好不容易去了医院,因为扫不了码,又被拦在队伍外边……“数字鸿沟”有加深之势。) A- ]: ?  v; j, N1 B9 p* x! v+ }

* K3 j5 `" r8 X- s# \& y$ m0 S: z  互联网让世界变平,但它本身却“沟壑纵横”。仅以老人来说,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提醒我们,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在疫情之下,更具紧迫性。0 P, F+ A6 t( ]7 S
/ l7 G7 q* l# i( D
  如何帮助?“规则设计”要更友好。当前,我们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公共交通出示健康码,就医、旅游等要在线预约,这些好做法、好经验仍会延续。那如何对老年人更友好?归根结底就是要更精准、更精细,要分门别类、不断细化。比如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如何坐地铁?比如医院预约、扫码,能否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专门服务?应考虑在前,规则清晰,对工作人员提供清晰指引。' p. t' _- g1 j; _0 n: F$ c6 E' K

$ d7 U5 y) P8 i  此外,要扶一把。根据日常所见,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对新事物并不感冒,他们觉得没兴趣也没必要去学“高科技”。但与此同时,也有更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颇有热情。年轻人多教长辈上网,这是孝心的一部分。) F; {3 v: U# T. b

, p# b. q5 D* o2 @; q6 W0 O% S  当然,能给老人“上课”的也不限于子女。有这样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每周末去社区当老师,“学生”则是一群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授课内容主要是智能手机的使用。此外还有老年大学,很多学校招生排长队,智能手机班最为火爆。应该说,他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些力量也可以更多些。(人民网). _, l/ q- Z+ k  v8 H# g
/ \! {8 w: L6 T  x$ E5 G' [

  ~8 Z# b. T' s" w% b
- F; P3 W# H3 i# w: f" H+ J# j- Z( e

% E6 ?: Y- t7 H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