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8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心送雨伞被拒“陌生人社会”应破解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31 2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x+ v+ Z: ~5 A
# M& B( u5 ]+ N6 \- m8 V, W3 t% f
; p* n& }. M0 c  事情已过去了几天,但成都市民赵女士仍然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感到自责和愧疚。7月23日,突降暴雨,赵女士被大雨“拦截”在地铁口,一名环卫工人冒雨跑来,热情地将手中的雨伞和雨衣塞给大家,却被大家“拒收”。事实证明,环卫工人原本是好心送雨伞和雨衣,却被误认为是卖伞的。
1 m' g7 E4 d) s2 \; T; R1 }: Z- p3 f! W% m
  “好心送雨伞被拒”,看似是偶然现象,实际却反映了一种社会问题。武汉某税务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中奖的邹女士来领奖,却被怀疑是骗子;七旬老太不知钱包遗失,误将联系自己的昆明民警认作骗子;有好心爷爷看到四五岁男孩在路边哭,便送孩子回家,却被男孩父亲误以为是“人贩子”等等。这些事件都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社会信任危机四伏,“陌生人社会”亟待破解。1 b2 ~4 e& j! u; J+ y( |! b. l) d
% S. ~7 t! z. p" K
  老实说,时下各种骗财、骗色、骗人的事件不少,人们的防范意识也在增强。当人人都奉行“防人之心不可无”时,有陌生人送来雨伞、雨衣,谁敢相信呢?特别是“彭宇案”“许云鹤案”“吴俊东案”等被报道后,人们越发谨慎小心,因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自己助人为乐却反受欺害呢?万一对方的热心帮助是趁火打劫呢?
& x7 }! O& ?# }  K0 Y' u$ L( v' o7 [" R! D" t
  “好心送雨伞被拒”,让笔者想起了“托马斯定理”,如果人们把某个情境定义为真实的,并按这一情境去行动,那么其结果必将是真实的。而今原本是“熟人社会”,却被误认为是“陌生人社会”,人们怎么敢收陌生人送来的雨伞、雨衣?殊不知,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描述“陌生人社会”时说,“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看来,即使是处在陌生人社会,也并不等于人性冷漠。
/ G: U1 V1 [) [% v7 \0 y; B0 |# R8 Q, W& A% c
  “好心送雨伞被拒”一事告诉我们,面对陌生人,我们在提防的同时,不妨多试探性地证实,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多给对方一点信任与爱心,以免冤枉“热心肠”。“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与人的交往成本,需要重构社会信任。有关部门理应建立健全诚信教育机制,经常性开展诚信宣传教育,让诚信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小区、进课堂,使“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如此,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少一些陌生人,多一些熟人;少一些冰冷,多一些温暖。(北京青年报)" R1 f0 @; W" Y6 B" `* p3 A

: }% \9 @/ ?; A; x  c/ B& k
' ?! D- J- f$ A% H9 A% M7 ?
4 c& x, t/ e. H) Z$ X/ o. |2 t% r: m! R3 T9 V. g
  ~5 p, B+ @: V!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