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60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首个“智慧水务”系统在罗湖区试运行,成防汛“神器”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18 16: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水务监测设备

    “全区共计易涝点21个,降雨过程中,共出现路面积水点3处,分别是罗芳立交(400毫米)、沿河北路(380毫米)、爱国路(360毫米);正常点位17处;异常点位1处……。”
  近日,“龙舟水”轮番来袭,在深圳罗湖区,刚刚试运行的“智慧水务”系统,正在铺设对全区易涝点、雨水管网、河道排水口等的实时监测预警设备。据了解,这也是深圳首个“智慧水务”系统。
  就在上月,深圳首例智能电网自愈技术在盐田区应用成功。而今,这样的“智慧”正加快渗入到城市管理的“毛细血管”中。
  A 雨水管井“满管”有预警
  上周以来,今年第二轮龙舟水降雨来袭,深圳连日降雨。罗湖区城区建设较早,排水系统老旧,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就在近期,罗湖区上线了一个防汛“神器”,建设了全天时、全覆盖、全要素的“水务智能感知体系”,包括了排水口、雨水管井、易涝点、水质、水库河道水位监测等物联网感知设备,打造水情数据“天眼”。
  目前,罗湖区在170个区管入河排水口全部安装监测点,在100个雨水管网重点点位建设监测点,监测管网中的液位和流量。记者在罗湖区近日生成的一份“雨情分析报告”中看到,细至每个街道的降雨量、每个排水口的情况统计、雨水管井统计、水库水位等,系统均一一统计在线。一旦降雨量超标、雨水管井达到“满管”、水库水位异常,系统均能发出提醒和警报。以5月25日的降雨为例,系统共发现并预警了因暴雨造成的排水口满管问题4个,雨水管井满管问题4个。
  此外,罗湖辖区内21处易涝点,也正在安装监测设备。降雨后,通过易涝点水位数据的实时分析,工作人员可以获取各个易涝点水位上涨速度,并对水位上涨速度快、水位较高的易涝点发出红色预警,立即安排人员现场核实处理。
  B 数据支撑管网积水治理
  水情“天眼”是如何生成的?据了解,系统利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传输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了“陆河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智能化监测管理体系,初步建成水生态水环境监测体系,同时集成多源数据,以达到水务数据的透彻感知、全面互联。
  事实上,实时监控只是智慧水务系统的部分功能。罗湖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赋能下,提升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水污染分析能力、实现数据整合与协同管理是该智慧水务建设要达到的几大目标。以易涝点的监测为例,掌握积水的动态情况后,后台还能预判积水问题是否会发展成内涝,及时向所属街道、社区预警,也能通过对积水发展趋势的分析,同时为下步周边管网优化以及积水问题的源头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而通过对河道和水库水位实时监控,通过降雨前后数据的对比,系统可以计算出河道、水库水位上涨速度,结合各条河流及水库汛期水位数据,对暴雨过程中水位暴涨、接近汛期水位的河流和水库实时预警,及时启动防洪减灾响应预案,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C 被动“人防”变主动“技防”
  除了汛期,智慧水务在日常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罗湖辖区内5个黑臭水体及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但是,偷排污水、雨污分流后又出现混接等现象仍然威胁着水质。
  过去,水务工作人员主要靠人工巡查和摸排,耗时耗力。而今有了智慧水务,系统可以对偷排污水,雨污混接精准定位精准溯源。目前,罗湖区对100个雨水管网重点点位进行监测,可实现对重点返潮小区、雨水管井液位流量掌握,一旦发现异常可精准到楼及时处置,为管理部门对检查旱季雨季偷排废水到雨水管的情况提供依据。接下来,罗湖区智慧水务还将在5条河流11个河道断面建立水质监测站,定期对河流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实时掌握河流水质情况。
  “由原来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预警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全面提升罗湖区在水灾害方面的城市安全韧性。”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水务使得水务治理从“人防”变为“技防”,使防控达到精细化管理。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