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搜索 高级搜索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棯”“稔”之辨 [原创] □惠州本地民 [转帖]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10 2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棯”“稔”之辨 [原创]  □惠州本地民  [转帖]  

[转帖] 原帖、转帖作者惠州本地民  转帖作者荔浦碧野  楼主  发表于惠州·西子论坛-文化-家乡风情-、-……- 等   2010-08-16 19:38 等  1楼,2016-08-19 15:42(等)  76楼(等)。转帖作者碧野1 等   楼主  发表于今日惠州网-东江社区-东江论坛-纵论东江-今日惠州- 等  2013-6-14 21:50 等  1楼,-乐享东江-文学交流- 等;……;……等。

  “棯”“稔”之辨 [原创]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见到将“棯”与“稔”混同和混用的现象。例如,惠州·西子论坛-家乡风情的一个主题版主标题“摘山棯”,误写成了“摘山稔”;惠州惠东县一个镇的镇名“棯山”,则是历史上的以讹传讹至今,写成了“稔山”;《惠州方言》(词典)(《惠州方言》编委会编著  编委会主任陈恩强  主编祝基棠   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10月第1版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销)在收录惠州话(惠州方言)字词条时,亦将“棯”误用为“稔”,而且据闻,具体负责收编该词条的编写人员在收编该字词过程中,一直都是用“棯”而非用“稔”,但不知何故,最终出版及现见到的该词典,却将“棯”误用为“稔”。因此,很有必要作“棯”与“稔”之辨。
  其实,“棯”与“稔”,是汉语中形似、音同而义异的两个字词,不应当混同和混用。
  稔,古、今汉语的读音和含义均相同。古读如甚切、忍甚切,今读rěn。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的解释是:①庄稼成熟:丰稔。②年;一年:不及三稔而衰。③熟悉(多指对人):素稔/稔知。
  棯,古汉语《康熙字典》等字词典所注的读音为:①如甚切、忍甚切;②时荏切;③奴店切。现行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等字词典,未收录“棯”词字条,但由上述的“稔,古、今汉语的读音……相同。古读如甚切、忍甚切,今读rěn”句,可类推出“棯”“①”项的今汉语读音应当是读rěn,以及shěn。棯的含义,则相对应于其上述三种读音,古汉语的有关字词典的相应解释是:①果名(《玉篇》):还味棯枣(《尔雅·释木》)。短味名棯枣(《疏》)。②同“木審”[合成一个字],木名(《集韵》)。③同“念”(《类篇》)——均转引自《康熙字典》。
  由上,可有理有据地认定,古今汉语的“稔”,均无“果”或“野果”之义;作为一种野果山果及果名,其正确的应当适用的字词应当是“棯”而非“稔”,而且,这种水果是树生、属“木”科而非“禾”科,“棯”字的构成和造字法是汉字“六书”中的“形声”结构——“木”形、“念”声。因此,惠州·西子论坛网该主题版的主标题应当是“摘山棯”而非“摘山稔”;惠州惠东县一个镇的镇名,亦应当适用“棯山”而非“稔山”之字词;《惠州方言》(词典)将来再版时,该词条应当是修订用“棯”字而非“稔”。
  棯,惠州话(惠州方言)读nīm,《惠州方言》(词典)(2008年10月第1版)[按  如前所述,此词典收录该字词时误用为“稔”字] 的解释:一种多年生小灌木,桃金娘科。根、茎质坚实。叶面光滑,叶底青灰色。夏初开桃花状粉红色花。果实夏末秋初成熟,紫黑色,叫棯仔。果内有小核仔,肉味甜,可食,具收敛、补血、强壮功效。又说山棯、岗棯、桃金娘。  本帖最后由惠州本地民于2010-8-17 09:31编辑


转帖·链接
[引帖]
惠州·西子论坛-
文化-家乡风情 (等)-(发表于2010-08-17 (等)[原创]“棯”“稔”之辨  http://bbs.xizi.com/thread-1619752-1-1.html
惠州事-惠东窗口(等) -(发表于2010-08-17 (等)[转帖][原创]“棯”“稔”之辨  http://bbs.xizi.com/thread-1619851-1-1.html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 登录 后才可以回复,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QQ帐号登录
高级模式意见反馈
fastpost
关闭
111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