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对外公布2020年工作计划,表示将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明确提及将协调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参与,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
这意味着,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深莞惠”地区,而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势力范围”,这5城GDP占广东全省的40%左右,深圳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作为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特区,深圳的城市地位独一无二。然而,深圳发展长期面临一个短板:城市面积不足,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可开发空间越来越稀缺。
深圳拥有1300多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实际管理人口可能超过2000万。然而,深圳城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而广州为7434.4平方公里,上海为6340.5平方公里,北京则高达1.6万平方公里。
正如《2020年,楼市调控第一枪来了》一文所说,城市面积相对有限,深圳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无论是房价还是写字楼价格都远远超过广州。
土地成本过高,不仅会刺激房价上涨,而且还会抬升产业成本。不少制造企业开始了外迁之路,其中不乏华为终端这样的巨头。
正因为这一点,深圳一直在寻求扩容之路。
这些年,深圳合并东莞、惠州的传闻不绝于耳,深圳“直辖”的消息更是满天飞,一举一动无不刺激着市场的神经,当地官方不得不出面回应:传闻毫无事实根据。
显然,无论是直辖还是吞并,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珠三角面积相对有限,且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财政分成模式相对独特,加上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就已涉及三地关系协调,如果凭空再多出一个,大湾区协同关系将更为复杂多变。
所以,路子不在吞并更不在直辖,而在飞地经济和大都市圈扩容。
2018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不仅居民全部转为深圳户籍,而且这一位于汕尾的“飞地”将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级为深圳第“10+1”区。
![]()
去年,河源出台文件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继“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后,深圳又一“飞地”或将出现。
飞地经济的意义在于,既能将产业留在省域内部,而且还能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相关GDP数据还能两地所共享,此为多赢之举。
这一次,深圳提出协调东莞、惠州、河源、汕尾四市共同参与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可以视为进一步扩张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