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3 生态示范[size=1em]编辑
示范区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 行政区域。从1995年起,先后有 9 批 528 个地区和单位开展了生态示范区 建设,其中233 个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探索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生态恢复、农工商一体等不同的生态经济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树立了一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省市县生态省(市、县)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其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产业 结构调整,大力促进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海南、 吉林、 黑龙江、 福建、 浙江、山东、 安徽、江苏和河北等9 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 陕西成立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 广西、四川、 天津、 辽宁等省区正在组织编制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2005 年,上述 14 个省区的人口、面积、GDP 分别占全国的 52.7%、26.8%和 57%。 宁波、 深圳、 青岛、 厦门、 杭州、 长沙、 南京、 苏州、 扬州、 绍兴等一百五十多个市(县、区)开展了生态市(县、区)创建工作。
环境优美乡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村 生态文化水平,各地积极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截至全国已有五批225 个镇(乡)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
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生态省(市、县)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的细胞工程。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安徽省“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等成功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0 年以来, 海南省在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目 前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 5300 个。
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进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 宁夏、四川 成都、安徽 绩溪等地启动试点; 小城镇环保规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工作不断加强。 到 2005 年底,全国沼气用户已达 1700 多万户,建成大中型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工程 2200 多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13.7 万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500 多处,推广省柴灶1.89 亿户,推广 太阳能热水器2850 万平方米。 2003-2005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 3500 万元用于支持开展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共安排项目41个,推动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农村环保法制建设 2000 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规章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出台了相应规章,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日趋规范。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制定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 、 《农村环境保护条例》 ,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环保工作, 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土壤污染防治 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 《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控制与安全技术标准》 、 《农用灌溉水质标准》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多项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2001 年起,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菜篮子”种植基地、污水灌溉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土壤环境质量专项调查工作。农业部先后组织完成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工作、两次全国主要污水灌区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开展了多项地质环境调查工作。2005年 8 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有机食品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 》 ,会同商务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截止 2005 年底,全国共批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43 个,主要 分布在辽宁、山东和江苏等 11 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