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独树社区暑期课堂打造“大带小”成长共同体 [打印本页]

作者: 独树社区发言人    时间: 2025-8-14 15:12
标题: 独树社区暑期课堂打造“大带小”成长共同体
    8月5日上午,独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课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语故事会正在上演。17岁的高中生志愿者小林同学站在白板前,手中握着自制的故事绘本,25位低龄小朋友目光紧紧追随着她的身影——这场由青少年主导的“小讲师”课堂,正以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跨年龄段的成长对话。
    作为社区“青春领航”志愿服务项目的参与者,小林同学精心从《伊索寓言》中筛选出兼具文化与语言价值的《鼠鹿与农夫》,制作包含中英对照文本、重点词汇卡片、情景插图的三维教学素材;更针对低龄儿童认知特点,设计了“词汇闯关-故事演绎-应用实践”三阶教学模块。“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位高二学生如是说。
课堂上,小林同学以“双语故事讲解员”与“成长引导者”的双重身份展开教学。当讲解到“trap(陷阱)”“scarecrow(稻草人)”等核心词汇时,她创新采用“三步教学法”:先通过肢体动作模拟挖陷阱的动态(蹲下做挖土状),再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绘制象形图示(陷阱的简笔画),最后带领孩子们跟读发音并造句。
    值得关注的是,“大带小”模式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出独特的互动优势。作为“准成人”的志愿者,小林同学既保持着与孩子们的年龄亲近感,又能以更成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度学习。当讲解到“out of danger(脱离危险)”这个短语时,她没有直接给出中文释义,而是抛出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鼠鹿,被农夫的陷阱困住,除了装死还有什么办法?”孩子们的回答从“找爸爸妈妈帮忙”到“用石头砸开笼子”渐次展开,最终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总结出“think of a way(想办法)”的核心思维。这种“问题链”式引导,既培养了英语应用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解决问题的智慧。课程的高潮出现在情景模拟环节。小林同学用纸箱做陷阱、玩偶当稻草人,邀请孩子们分饰鼠鹿、农夫和小狗。当扮演鼠鹿的小宇用英文说出“I need to think of a way!”并成功“逃脱”时,整个教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种“游戏化学习+角色代入”的创新形式,正是青少年志愿者凭借对同龄人心理的精准把握而设计的教学亮点。
    独树社区负责人表示,“青春领航”项目旨在构建“教学相长”的成长共同体:通过系统培训,让高中生掌握基础教学技能;通过课程设计,使其将学科知识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受助者-助人者-引领者”的角色进阶。后续社区还将推出“科学小实验”“传统文化手作”等系列课程,持续深化这种跨年龄段的互助成长模式,让青春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独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温馨社工服务中心
通讯员:戴艳
2025年8月5日
/ C1 i7 x, ^+ Z- J# ~
. j7 y; D+ I2 Q) x0 R
(, 下载次数: 13) (, 下载次数: 21) (, 下载次数: 15) , m3 ?5 K3 |. X. o- L, \2 x% ]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