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君虽属未婚青年,但并不等于他不关心此事,而是在观察、探究、思考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些初浅看法,愿与同辈交流,如不合时宜,请批评指正。
问题之一:为什么老一辈在计划经济时代,收入都不高,生活还比较拮据,而结婚成家却平常,并非难事。他们也是自由恋爱,那时从没有“房、车、彩礼”一说,也不是把物质条件摆在第一,而他们绝大多数家庭,都婚姻稳定,平淡而幸福,这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风气、道德情操有关?!
问题之二:反观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生活大大提高,衣食无忧,而青年结婚成家,反而成为难事,视为畏途,不少人甚至不婚而逃避;而同样是市场经济,且更早、更发达的西方社会,青年择偶成婚,不要房、车、彩礼,追求的却是真正的爱情。如国内有不少出国的农村打工仔,同样也能抱得外国美女,荣归故里!
据22年全国统计,我国结婚率5.22%,为42年来的新低,而离婚率高达47.5%。总结离婚率高的原因如下:
1. 面对各种诱惑而出轨婚变。2.感情不和、三观不合、缺少沟通、理解和包容。3.经济原因:房贷、车贷,小孩教养、老人赡养,工作、生活、精神压力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4.不善于相处和经营家庭,感情淡化,以及其他具体问题。
一、当前国内择偶成婚的几种类型
1. 高端优渥型:“高富帅”、收入高、消费高、要求高、颜值高等物质型。包括富二代、官二代等优渥型。一般人高攀不起,如果说仅是财富有余,而其他不足,缺少以人为本,也不免会出现问题。如有不少明星、名人、大咖等及优渥一族的婚姻,也时有婚变发生。
2. 追求攀比型:这种类型者较多,择偶眼光多向上,“宁缺毋滥”,只讲“现实”,待价而沽,爱与周围人中运气好的去相比。缺少“知己知彼”,自己一般,要求对方“高”。凡是自己缺少的,越是要去追求和攀比。自设门坎,要“有房、有车、有钱”,年收入不上××万免谈。以经济利益为重,作茧自缚,箩里选瓜,越选越差,最后时机流失,不是低就,就是遗误终身。有的人也能幸运的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如果人心不足,总想占有索取,不能自律,不免在婚姻、人生道路上都会出问题。择偶嫌贫爱富,古时亦贬斥,今时又何必去提倡!
3. 知己务实型:这种类型还不多,但却较稳定。有人说,婚姻像穿鞋一样,只有自己穿着感到舒适才是最好的,这确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好比喻。
择偶“始于人缘,终于人品。”知己知彼,以自知之明来务实地选择自己适合相宜的人。不为社会风气、舆论所左右,“闹”中取静,走自己的路。有人说,恋爱是浪漫,婚姻是居家过日子,而人品才是能否过好日子的基本保障。一般来说,品性忠诚实在,善良贤淑,宽容互谅,关爱顾家,相处之道,就不会成为问题。
对于家庭观念,不求大富大贵,居家从实际出发,只求安心,舒心,放心,衣食无忧够温暖,平淡是福亦温馨,知足常乐能长久,过得轻松,愉快,悠然自得,不为其他欲念所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高质量生活方式”?!
有人说,以上是不是太保守不求上进了。稳重踏实,并不等于保守、不上进。一个人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精神振作,生活乐观,有进取之心,就是地道的“正能量”了。至于经济上收入的偏高偏低,并不完全与个人能力有关,有的是行业性报酬不同,有的是职业、岗位的不同,以及日后境况的变化等,这些对于务实型家庭来说,并不很重要,可以淡化。
二、婚姻的核心实质是什么
在观察、探究各种婚姻情况后,不得不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婚姻的实质应该是“心灵的契合与人品的互信。”故历史上有富贵千金卓文君,去追求一文不名的司马相如,双双私奔去开店卖酒;今有28岁的翁女士,去相守82岁的杨振宁老先生,终身不渝;又如早几年湖南岳阳模范教师黄秀群,38岁主动去追求大她27的环卫工人陈碧波,历经2年终成眷侣;还有近年在电视上看到1.1米的侏儒和他1.6米的美女妻子,以及三岁儿子,共帅幸福。想必他们私定终身时,会少不了他(她)“心地好,人实在”这句话;有了契合和互信,什么贫富、职业、年龄、相貌,都不成为阻碍,而且国内这种相差悬殊,不凡的爱情事例还不少。诚然,这种高尚爱情,一般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但退可求其次,只要基本达到互相适合相谊,执子之手,不应成为难事。
三、关于各种具体问题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择偶双方接触中,定会出现各种具体问题。在此,本人也想来谈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关于“有房有车”问题:这已成为当今择偶成婚的“标配”和“通行证”,在此,我们不妨先了解下“买房”与“租房”的利弊。
1. 买房:好处是自己有归属感、安全感、满足感。但除一次性全款购房外,贷款买房要掏空(乃至父母一代)全部积蓄,再背负30年的房贷,一世压力非常大。其次是位置固定(无力再买第二套房了),对于工作地点、地域的变动带来不便,以及以后房产的处理问题。
2. 租房:最大好处是生活、经济压力小,租金远少于每月的房贷,租住自由、灵活,随时随地可变动。缺点是缺少归属感、安全感。据全国22年统计租房人数达2.48亿,租贷比超过60%,深圳常住人口近一半租房住。在此,仅举2个房产专业经济指标来看,更一目了然。房价收入比:指年平均房价与年平均收入之比。国际上认为10较合理,我国平均值也差不多,即是说,一个人年收入不吃不喝不用,10年才能买一套房子。深圳市23年上半年,此值达到31(年),为全国最高。房租、收入比:即房产租金与个人收入的比例。国际上认为30%为分割线,超30%,则影响其他消费开支,降低生活幸福感。22年全国平均约10%左右。23年上半年,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分别为26.7%、28%、17%、28.8%,以深圳市最高,快接近30%;而地处深圳周围的东莞、中山、惠州,分别为10.8%、8.7%、10.2%,租购房压力比一线城市轻多了。
3.“有车”问题:其看法是取决于自己的经济条件或是否“刚需”,如买可买一辆10多万的车子亦可了,绝不要贷款买车,做了“房奴”的再不要做“车奴”了!买车时还要考虑每年增加1-1.5万的各种开支、停车场地、以及防范交通事故发生,否则重致倾家荡产。不买车的好处是安步可以当车,少牵挂,何况还有公汽、地铁、打的之便。
(二)关于经济收入问题:这是当今青年择偶成家最顾忌的大事,收入不高,何以为家?单身“一个人饱、全家饱!”——难道两个人就不能都饱?!真有点,“胆小怕事”而多虑了。有人验证过:以深圳市偏低水平月收入1万为例,单身生活除去各种开支约8000元外(不计有车),月剩余约只有2000元(20%);如两人合伙过收入2万计,除去各种开支约14000元外,月剩余可达约6000元(30%)。事实说明,同样收入,两人成家过,反比单身过更加宽裕而节余得更多一些。
经济问题,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在收入相对有限水平下,支出有方,则更为重要,更有潜力可挖。持家理财之道在于“开源、节流”和“量入为出”,同时还必须遵守一些可以做到的原则:如不大手大脚、不必去追求高价名牌(钱能认“货”,更能砍人)。该买的、用的则买、则用。不该买的、用的则省,重在经济适用,物有所值,避免当冤大头,被砍受骗。“持家有方,不愁钱荒”。余君长沙老父的“家庭经济学”更是“奇招”。凡是八百上千元的衣物、穿戴品不去买。一、二百元的(包括库存降价品)足够经济适用,保质保看;菜市场开市5元1斤的小西瓜,过两天买2元,同样保鲜可口;宿舍楼下社区10元理发店,比街面店都30元的又快又方便;同一药店纸盒装30粒阿司匹林16元,而小塑瓶装100粒只2.5元;够服半年的4位保健中药(打成粉),街面药店2300元,而附近高桥大市场中药材坊只770……不要去抠门还价,一块钱能当二块钱用。虽家庭收入不高,但从不感到手头紧、缺钱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总理李岚清退休后还爱逛“一元店”呢!老爷子的“经济学”,我辈不会完全去认同,但也不必去反对。老妈子则多网店购物,比现售店公开透明、环节少,更“经济实用,物美价廉”。
(三)关于“门当户对”:有人说,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还关系到两个家庭的认可,诚然,家庭出身,其家风、家教会有些影响,但一个人的素质,毕竟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之修养经历而形成的。
“门当户对”,两家相当是好事,不相当也不是坏事。所谓门当户对,与其说是指其名利、地位、文化程度、贫富、城乡等的差别,还不如归纳成一句话——“通情达理”更重要,否则都是枉然。只有“通情达理”,待人处事,才会与人为善、合乎情理的理顺事务,而不致败事。与此近同的是“知书达理”,“知书”更应有智慧和文化素养。
(四)关于不良嗜好:通常指“吸烟、喝酒、打牌”等。这些确能“伤财害命”,对个人和家庭都不利,当然以没有为佳。但也没必要成为择偶的禁律,重在认识态度和日后表现。余君父亲认识他母亲时也抽烟,成家后母亲劝父戒烟,父亲下决心随即戒掉至今不复。后来父亲感谢母亲说:“良言一句值千金。”要不戒烟,也许和他的亲兄弟和堂哥一样,早得“烟肺癌”去世了。
(五)关于彩礼:其看法是七、三开。七分反对的是,婚姻是双方纯真感情的结合,不是买卖和利益交换,那些过度索取高价彩礼的,是对婚姻感情一种猥亵和伤害,有的甚至拆散婚姻,毁掉幸福!真是败事有余,愚昧至极了。三分认可的是可把俗气的彩礼改变成内心的“感恩礼”。值此大喜之期,由两人共出(比例不拘)四、五万内,来共同孝敬父母,来感谢多年来的抚养和教育之恩。含金量成份的不同,方式和心态的不同,而更显礼轻情义重,更有意义。其实,平时父母有急难伸出援手,或对家庭较困难的一方,那怕每月支援八百一千,也比一次性彩礼强得多。
城市家庭除特殊原因外,不赞成彩礼,原因不多说。可以以两人之名,给双方父母买份礼物或纪念品,都不缺位,让双方父母都开心。
择偶成家,是一辈子从一而终的大事,首先是要选对心仪认可的人,而不是其他。其中也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化难为易去解决问题。只有互相尊重和理解、忠诚和互信,才能志同道合、行稳致远。
以上,“纸上谈兵虽粗浅,只为同辈利于行。”然成功不必在我,愿天下同辈尽开颜,能轻轻松松牵手,和和谐谐相伴,知足常乐开心。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