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失眠竟会让人变“傻”!做到这3点,有效改善睡眠! [打印本页]

作者: 酸辣粉没酸辣    时间: 2023-4-1 20:47
标题: 失眠竟会让人变“傻”!做到这3点,有效改善睡眠!
今天是 3 月 21 日——世界睡眠日。
在当下的社会中,“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等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表的《中国健康睡眠调查报告 2022》显示,接近 3/4 的人曾有睡眠困扰,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失眠是最常见的问题。

报告还发现,19~35 岁青中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年轻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仅 7 个小时左右,甚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过四成的年轻人熬夜到凌晨才睡觉。
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等身体疾病都与睡眠障碍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睡眠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睡眠障碍还可能是很多心理障碍的预兆或表现之一,尤其是在如今心理健康水平备受关注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了解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01

焦虑会睡不好

睡不好也会焦虑

失眠是焦虑症患者典型的日常表现之一,尤其是慢性焦虑人群,TA们可能没有特定的焦虑对象或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熬夜,或者表现出易醒、多梦、睡不踏实等。所以,当发现自己总是睡眠不足或睡不好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最近是否压力比较大,或者用权威的焦虑量表自测自己是否有焦虑症的风险。
同时,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即使是心理健康的参与者,也有高达78%的比例在睡眠不足时会表现出明显增加的焦虑水平,甚至有50%的参与者表现出来的焦虑水平高于典型焦虑症的临床阈值,同时还伴随着焦虑状况的神经网络激活。因此,如果我们长期处在失眠状态下,持续的焦虑状态会让我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演变成焦虑症。

02

失眠会积累消极情绪,易患抑郁症


很多人都会发现,当自己昨晚没睡好的时候,第二天会感到情绪低落,甚至脾气更差,这是因为当我们睡眠不足的时候,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会“消极怠工”,导致情绪信号发出的时候,我们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一项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分析了超过 2100 名刚工作的职业医生在一年内的睡眠和情绪数据,因为这个人群往往在第一年的医师培训中会经历漫长、紧张且不规律的工作安排,所以他们的睡眠很容易就会变得不规律。结果发现,睡眠不稳定、熬夜或睡眠时间较少都会导致日常情绪状态更差,在抑郁症状评估得分更高。
另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发现,在睡眠的过程中,大脑会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抑制并减少负面情绪的反应,同时还会巩固积极的情绪。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的情绪,而睡眠则很重要的处理时间,如果睡眠不足或质量不好,那么消极情绪就会一直累积,成为很多心理障碍的潜在根源。

03

失眠久了

人可能会变“傻”


我们都深知这样一个常识:睡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工作状态都会变差。但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导致什么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概念。
近期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也没有闲着,它会激活类淋巴系统和驱动脑脊液流动,从而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包括一些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有毒蛋白质,这就像园艺师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一样。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
如果长期的睡眠不足,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

04

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睡眠?


健康睡眠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充足的睡眠时长和规律的睡眠周期。
我们经常听说一些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到自己睡眠时间很短,这跟我们所熟知的“8 小时睡眠”是相违背的,让很多人产生困惑。其实健康的睡眠不一定是 8 小时的,这只是一个正常睡眠的平均值,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推荐的最佳睡眠时长是 7~9 小时,具体时长是因人而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超过 10 小时的嗜睡习惯反而会增加认知功能的损伤风险。
规律睡眠周期意味着要定时睡觉,即使是周末也不赖床。不规律的睡眠时间会增加抑郁的风险,即使是第二天补觉也是补不回来的,甚至还会产生睡眠周期的失调。
另外,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一种更好呢?研究告诉我们,前者是更健康的,入睡时间在晚上 10 点到 11 点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越晚睡患病风险越高。

05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睡眠?


1. 找到失眠的根源
睡眠不仅是诸多问题的根源,也是诸多心理障碍的表现,由于工作压力大、烦心事挥之不去等等,每到睡觉前,这些烦恼就会准时来袭,越想越难受,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所以,如果自己是因为情绪问题而睡不着,那么可以通过求助亲友、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方式来改善,不烦了自然就睡得着了。
2. 尝试正念放松
正念放松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有效放松的方法,正念的核心观点是用接纳的态度对此刻的体验保持觉察,俗称“佛系”,当我们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状态时,思绪就不会胡乱飘散,从而进入放松的状态。
正念放松的方法很多,囿于篇幅这里不作过多讲解,可以尝试正念冥想、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和安静场景冥想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念放松是需要指导以及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奏效的,我们在练习的时候需要辨别哪些正念适合自己,以及坚持练习。
3. 使用刺激控制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发现失眠患者很喜欢在清醒的时候在床上做各种娱乐活动,从而失去了“床=睡觉”的联结,而这个疗法就是重新建立这一联结。这一疗法最好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是我们日常也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
来源:科普中国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