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更多“软联通” [打印本页]

作者: 洋洋得意儿    时间: 2023-3-5 11:58
标题: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更多“软联通”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4周年,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如何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从产业链互补、跨境金融开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从创新体制机制“软联通”方面发声,促进一流湾区建设进一步从“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推动大湾区城市形成互补互动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逐步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但是在科研质量、人才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现实挑战。”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陈倩雯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建议,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陈倩雯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研究呈现出“多而不强”的基本特征,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原始创新缺乏全球影响力,实际的创新引领能力仍有待提升。为此建议,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大湾区中心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的优质发展。通过以产学研融合方式,推进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紧密合作,支援市场主体创新;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数据科学、机械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新兴和前沿领域的研究。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明确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进度安排,使项目落在地上并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目前,南沙、前海、横琴以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但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城市间缺乏协调和有效关联。”陈倩雯建议,深化三地产业合作。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政策,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从短期来看,粤港澳三地需要守住各自优势产业,寻求产业的结合、分工,创造新兴的经济业态。从长期来看,实现产业的动态调整,逐渐实现向高端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高端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先行先试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

“顺畅高效的数据跨境流动对于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优化跨境数据审查机制、审查流程,明确审核人员专业性要求。”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何杰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

何杰认为,顺畅高效的数据跨境安全审查体系对在跨境场景下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十分必要。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细化和优化数据跨境规则体系,在金融领域率先构建数据跨境流通的完善机制。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跨境金融场景需求,何杰建议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适度放宽“从严从紧”的数据出境政策导向,先行先试,完善优化金融数据出境安全审查机制。在优化机制方面,何杰建议在网信办建立金融数据出境评审委员会,提升部门间协同程度;建议发挥行业协会技术标准专业力量,开展自律管理,制定金融数据出境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指导标准,提高数据出境安全审查的质量和科学性;建议区分具体金融数据出境场景的风险等级,对低风险金融数据出境场景进行目录管理,建立简单快速金融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审批机制;建议在前海设立网信办派出机构,负责对低风险的数据出境场景进行完备性审查与实质性审查,省级网信办或国家网信办负责结果确认和备案;建议网信办定期发布相关指引问答,增加监管透明度和对申报主体的指引。

搭建平台加强大湾区与东盟紧密合作

“2022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元,增长15%,东盟占我国外贸比重达到了15.5%,中国与东盟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的紧密合作,将更快提升双方经贸合作规模。”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合作平台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的紧密合作,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强劲复苏的良好态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王理宗建议,推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论坛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落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2-2025),丰富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合作新机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和数字经济合作等领域的角色定位与推进路径等重大事项。根据深圳、前海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大局中的重要定位与工作安排,建议将首届论坛选址在深圳前海举办,邀请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参加,从多个层面推动大湾区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机制和重大项目建设。建议商务部对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内建立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机制给予高度重视、提供必要支持,以主场外交规格筹备和举办论坛。

王理宗建议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分中心”。中国—东盟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的唯一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和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更好推动大湾区与东盟经济政策对接与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在经济领域合作水平,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分中心”。

推进港澳高职院校在广东合作办学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大有可为。”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王明凡建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协调发展,打造全球应用型人才高地。

王明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但是横向协调难度较大,许多职校交流合作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基本上停留在局部的、民间的、自发的、松散的阶段。

王明凡建议,做好统筹规划,积极探索三地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与示范。筹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小组”,在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框架之下,推进区内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特别是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为国家提供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王明凡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招生就业合作,充分利用粤港澳地区高度市场化的优势,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

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税费减免、社保缓缴、房租减免等惠企政策,给予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本补偿,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

王明凡还建议,推进港澳高职院校在广东开设分校或合作办学,有效拓宽内地学子的求学渠道,为内地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例如,落实粤港澳产教联盟的专业化发展,探索粤港澳专科学历学分互认机制,并在合作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实训基地等方面都实现高质量接轨。

来源:深圳商报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