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不可避免,大中小学教育都需要为ChatGPT等智能产品的到来做好准备。
近些天,美国公司开发的智能软件ChatGPT引发全网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们从简单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甚至可以让科研工作者“从错误更正、文字润色,甚至论文的常规结构撰写等低层次思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美国多所公立学校禁用了ChatGPT,原因是担心学生使用软件来“代写家庭作业”,《暨南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高职学生,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融通,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认真学习,也离不开一定负荷的训练。这就像是足球运动员如果要进阶为一流球星,必须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用智能软件“代写作业”的担忧不能忽视。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未成年学生大多缺乏足够的自制力。这种情况下,在孩子成长中固然要保护好天性,不能让其变成做题的机器,但也不能脱离知识、技能的训练——哪怕发展到以后,“记忆可以移植”,知识可以植入,也存在一个吸收、应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供随意调取使用的ChatGPT的确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撰写学科小论文、完成读书笔记等任务时选择“走捷径”,从而丢弃了巩固提高、纠错提优的可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已经从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发展到了当下的AIGC(人工智能合成内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不可避免,大中小学教育都需要为ChatGPT等智能产品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中小学阶段以及大学阶段,许多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训练仍具有必要性。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推动学校、教师改进教法,让作业改为在校内的延时服务、集中自习时间完成,在学生放学后可以通过ChatGPT等工具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训练,提升思维,开阔视野。
大学以及中学、高职教育阶段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伦理、学术道德教育,可以引入AIGC工具,建立健全对师生论文、学生作业、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的原创性审查,严格限定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范围。
此外,教育部门、工信部门可以积极关注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情况,与领军企业开展合作,升级现有的中小学、大学“云课堂”,让现有的大中小学各学科名优课程通过与人工智能对接,具备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互动的能力,实现评估、纠错以及自动生成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这也能极大地缩小区域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公共产品的差距,更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