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物质兼具“食”和“药”两种属性,既有酸、咸、甘、苦、辛之五味,又有寒、热、温、凉之四气,因而有不同的偏性。中医学理论正是利用其偏性来纠正机体的功能失衡。基本治疗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温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因此,药食两用物质使用的前提是了解使用者的寒热虚实状况。不辨清体质而盲目使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反应。本文摘取几种常用食物,谈谈其中医属性和药用价值。 o, q/ A6 X) K6 A' r 大米——五谷之首3 W8 S& k0 N! k0 ` b3 v# z
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称誉为"五谷之首",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本草纲目》、《普济方》、《肘后方》等中医典籍都记载大米具有滋阴补气的功能。清代赵学敏所撰的《本草纲目拾遗》说:“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越医,全丹若云,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熟地,乃补血滋阴名药,大米的滋阴功能竟然可与熟地相提并论,你还小看它吗? : c* w% n, }% a! ?9 \: n 在著名的《伤寒论》113 方中有 7 个方剂用到了粳米(北方大米,即东北大米),如附子粳米汤、白虎加人参汤等。粳米粥有保胃气、止腹泻、生津养阴的作用,服用感冒药后,再喝一碗米粥,既可以帮助发汗,又不会汗出过多,损伤正气。由此可见,我们平时说的大米汤,不仅是食物,也是药汤! 8 h1 ^" d# a# N$ G2 Z- e! @& Z% r% m 大米还有利尿排湿的作用,喝了米粥小便会增多,所以夜尿多的人晚上不宜喝米粥。糖尿病人也不宜多喝米粥。 % M ^0 \' ~ C% | 小麦——心病宜食麦) t4 Z" `+ H* @, J Y4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