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设置“青少年模式”是法治“刚需”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zhu01    时间: 2021-5-30 17:06
标题: 设置“青少年模式”是法治“刚需”
' J* _5 v  K6 s( Z/ }& q
; l4 y- y' G* h/ n! o

- h2 y' B" y9 a$ g0 e. E  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不少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正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但据媒体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平台尤其是头部网络平台的相关举措仍存在较大漏洞。比如,有的平台没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窗提示,内容过滤上主要依赖家长监管,导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F. P6 L/ `, o6 x/ d5 ]& T
; _7 ^* r! k1 |  `) D; I
  设置“青少年模式”,是广大家长所望,也是法治“刚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换言之,有关网络平台对这一规定,不能讨价还价,更不能置若罔闻。
( f$ Q# o6 I8 M4 Y* m" P
/ ~$ M1 X) A! b/ n0 F' u8 C  从现实情况来看,设置“青少年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标准”,不少平台已经迅速落实,并根据新情况升级迭代。例如,抖音日前宣布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且进入后无法退出。该模式下无法观看直播或是进行充值打赏。14-18岁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将获得更多保护,如禁止对陌生人显示除头像与昵称外的个人公开信息。尽管是“分内事”,但此举获得广泛认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青少年模式”。是不是最严格,尚需事实检验,但确实彰显了诚意。6 t/ b, ?$ l) I% L. U
! x. _5 N% ]; t( y: X' Y# M
  不可否认,确有平台走过场,徒具形式;还有的平台因为存在“技术”漏洞,在密码设置、实名认证、卸载重装方面可以“钻空子”;更有甚者,有的平台态度暧昧,甚至阳奉阴违,与监管玩起“躲猫猫”。比如,可以通过短信直接重置登录密码以解除青少年模式。% {' ^' |; Q+ Q1 F$ ~' v: _0 j, `

5 _# U/ s3 D! d; f6 ?9 C! o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情况都让人忧心。法律明确规定,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的安装渠道和方法。显然,如果没有自动弹窗提示,所谓的“青少年模式”就形同虚设;如果重置密码就可以解除限制,然后长驱直入,“青少年模式”就失去意义。
/ ^& f5 g. S; l. r5 I. Q
1 z# V* {9 G" b) s% {  呵护青少年成长,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环境,需要诚意更需要行动。有关部门已表示,针对“儿童、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问题,将加大对网络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提高对青少年用户的识别精准度。对于企业来讲,“青少年模式”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在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能惟利是趋,无视社会责任,否则企业必将行之不远。" K, l8 q: P) ?6 q' m& k, I; B

: G& _9 l( ~# e) h4 {/ `8 Z  “青少年模式”不能模式化,更不能虚化。谁视法律为儿戏,法律就将向谁亮剑。如今,距离6月1日越来越近,各平台应自我检视,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公义,该设置“青少年模式”一定要设置,该堵上漏洞一定别推诿,该进行技术更新就要主动为之。遵纪守法是企业立身之本,全方位呵护用户权益,全力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迎来长久的发展。(人民网)2 d: @9 C/ w" _# O/ d0 V

: m  }  I6 {) A5 _+ M' V4 a' Q* b& |$ i( F1 \
$ _* g5 e+ l5 ]; L( J$ E9 y

9 N8 ^! Q6 H. I- r) p  m, P
2 C0 j0 H7 r# `) W# x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