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强制”守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打印本页] 作者: xa毛毛 时间: 2020-5-31 14:44 标题: “强制”守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 @/ B" u2 M% Y
, E! R0 g. l2 l5 L, Y% i n ) a/ H# R; [. h) D% d9 P' {! Z 保护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的关键在于“强制性”,全面落实这一“强制性”,有利于强化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与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提高相关单位、机构、组织和个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惩治、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有力的司法保障。 % r+ Y! N( A4 `& d. W7 v6 H# g! s4 N- i, C# I( B, R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共青团中央等九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规定,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拐卖等9类不法侵害,有关单位和个人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相关报道见05版). a C9 ~4 F3 t' I8 v
8 Q( V- h# y: v( v* P0 C. y 此次发布的《意见》,解决了强制报告制度中“强制”这个关键问题。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去年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增设这条法律条文之前,强制报告制度已在一些城市以地方法规形式实施。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等原因,使得强制报告制度缺乏刚性执行力。《意见》明确了执行强制报告制度的责任、规范和追责机制等,凸显了“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消除“不报告”隐患。) W; l! W& o, d7 O/ u* Y
$ W: k! W( C- ?( ]
《意见》明确,国家机关、相关组织及相关公职人员,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教育、医疗、儿童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有报告的义务。强制报告制度参与治理的部门众多,工作涉及面广,体现了国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力度不断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的网越织越密。8 l+ T: m0 b8 U4 ^) S
+ j. {- N7 Z2 }5 w 《意见》明确了强制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规范。如公安机关应立即接受报案,在受案后三日内向报案单位反馈案件进展;相关人员应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私自传播的追究法律责任等。工作规范确保强制报告制度有案必报、有案必查,应当刑事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人民检察院须依法对公安机关开展监督。1 E' l; P, r, _ 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