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论坛

标题: 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等太久    时间: 2020-1-25 10:20
标题: 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 u8 f. R! ]$ K4 C4 L5 [

; T% C) _/ z1 b  u* J+ @+ d: X- {, p+ j( D% |9 t) A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乐表情,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守望梦想花开,增进文化自信,共同瞩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事顺。
7 l4 M& V0 ^4 v7 p
. X% V( i: V0 @9 H7 t  春节文化的醇厚绵长,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如冯骥才老先生说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把春节的风俗习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 I% N7 E/ v/ l: r" |* A3 I' l" m

8 V0 s" H5 Z: D3 J- X+ I  曾经一段时间,麻将通宵、红包攀比、酒桌奔波、奢靡享乐,一度成为冲毁春节年味的“泥石流”。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由此而言,春节不仅是一道如何过节的生活命题,更是一道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的文化命题。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我们还需要学会过殷实的文化生活,学会取舍选择,懂得守望坚持。面对春节,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应有守护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应有凝神铸魂立根的文化自信。
8 L7 @6 Z$ B' j/ F! U/ P. J5 a% ]- ?2 p& q; M
  春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迷人文化风景,也是今人创新探索的时尚文化大餐。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从反对铺张浪费、吃喝跑送,到崇尚健康、热爱运动,从注重家风家教,到学习过节、读书过年,新风新气、新文化新程式,为春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开枝散叶、赢得新生。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觅渡。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年味变淡、春节消失,因为春节是生活的哲学,而生活之树常新。
2 B8 [, r) l9 [$ m) m8 ^  i" D- @) E
. W- R$ K3 y1 w7 d% H. Y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舌尖或放假,更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在忆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奋斗再出发的力量。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人民网)/ q2 P- }0 b8 Q7 F; J! z/ h

+ W( r) d0 D- [4 ~+ t- X& \! ~0 q0 \+ K% x6 k
; R5 k% c( O  D; R8 u

1 i1 U* Q* }' |; [$ d/ c/ E0 U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s://wsq.sznew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